在西藏边境小康村看固边安民:小康村建设有声有色,守土固边队伍不断壮大

2020-08-12 06:01 赵觉珵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是《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去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等地采访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近年来,西藏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有声有色,边境地区守土固边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当地政府坚持推进“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抵边搬迁工作,切实筑牢了国家安全屏障。采访中,生活在高海拔甚至艰苦地区的边民爱国守边时体现出的“朴素”和“深沉”也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为位于西藏山南市错那县麻麻乡附近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部旧址。这里已经是错那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觉珵摄

脱胎换骨的边境村落

自西藏东南部的山南市错那县城向南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进约40公里,海拔从4380米降至2800米,就可以抵达位于边境地带的勒布沟。勒布沟是喜马拉雅山脉东段的一条南伸式大峡谷,植被茂密,气候湿润,翻过西面的雪山就是不丹,湍急的娘江曲则顺着峡谷向南延伸至有“中国藏南门户”之称但目前仍被印度侵占的达旺地区。

勒布沟里最南端、最靠近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的是勒门巴民族乡(勒乡)的勒村。站在村内的广场向南眺望,错那县政协副主席、勒乡乡长普巴指着一座被云雾笼罩的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那座山已经是印控区了,距离我们的位置不足5公里。”当地人常说“抵边居住,贴边生产,放牧就是巡逻,生活就是守边”。几十年来,人们肩负着保卫神圣国土的重任,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藏自治区2017年印发了《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规划(2017-2020年)》,决定对全区628个边境一、二线行政村(其中边境一线村427个、二线村201个及察隅农场)实施小康村建设,主要围绕“水、电、路、教、科、文、卫”等十个方面改善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涉及边民6.2万户,24.2万人。作为山南市最早一批开工建设的边境小康村,勒村村民2018年初乔迁新居,24户72人告别了老旧的木板房,住上藏式楼房和“别墅”。

包括勒村村民在内的所有人在几年前都很难想象如今这里的生活条件——新房水电气网一应俱全,最大户型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还有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和商业区。63岁的村民古如一家住的就是一幢4层小楼,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房子1层自家住,2层开超市,3层4层作为农家乐客房。仅靠超市和旅游,一年的收入就将近10万元。”

责编:郭晓鹏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504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