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败走”与“水土不服”无关

2019-06-28 09:36 北京日报

胡宇齐

近日,家乐福中国拟将80%的股权售与苏宁易购,成为又一家被本土新零售企业收购的知名外来商超品牌。消息一出,许多人才恍然发现:似乎已经很久没看到这家老牌商超的大新闻了。

家乐福,欧洲第一大零售商、大卖场模式的“鼻祖”。自1995年进入中国起,便以规模化的产品、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领了行业潮流,开到哪火到哪。2006年,家乐福中国门店数突破100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零售霸主。而那段中国商品不甚丰富、商业环境尚不成熟的年代,也成为了众多传统零售企业的高光岁月。随着扩张步伐,从货品采买,到管理架构、人员配置等等,类似家乐福这样的外来商超品牌也实现了相当彻底的本土化。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光流转,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的商业语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呈爆发式增长、电商与移动支付成为基础建设之后,话语权迅速向消费者转移。当人们习惯了“网上购物、轻松比价”“手机下单、马上送达”,业态图景急剧变动,排大队等着进大卖场购物的景象完全消失了。

在此生态下,大小、不同性质的商业企业其实都面对越来越严酷的挑战。那些缺乏互联网基因、不愿或不善变化者,难免会被请出局。赛特购物中心宣告落幕,伊藤洋华堂在京只剩一家……再看家乐福,虽自2011年便渐露颓势,却直到2013年才开发网上商城,2015年方建立配送中心。当免运费、次日达几成标配之时,家乐福的包邮门槛、配送速度实在难言竞争力。昔日一哥似乎坠入了经济学上的“创新陷阱”:相较于颠覆性举动,大公司往往更习惯于沿着原有专长“精益求精”,由此错失发展良机。

寻根究底,家乐福之所以由盛转衰,最终打包出售,并非“水土不服”,而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未能及时回应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事实上,家乐福的“败走”,再次印证了商业大潮中的通行法则:任何企业,无论外资巨头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曾经风光无二,还是刚刚闯出名号,都无一例外要接受市场的考验、消费者的选择。辉煌过往不是常胜的理由,身份性质也根本无法左右成败。

所谓“快鱼吃慢鱼”,瞬息万变、越变越快的趋势下,“穷则思变”已然不够,“趁早求变”方有立足之地。细看眼下零售行业那些屹立潮头者,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或是早早搭起仓储与物流网络,或是在线下门店试水新零售,通过现场制作等招式扩大消费体验边界。电商巨头积极布局线下门店,大型卖场向电子商务取经,这些操作都说明:没有哪种模式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没有什么界限不能被打破、被重塑。

遥想4G时代到来之时,人们难以想象更快速的网络之上,会搭载出如此丰富的应用场景。如今5G时代已然开启,谁能预料下一场变革将会多么深入而广阔?无论答案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沉溺于舒适区中,那么难免一步慢步步慢,最终只能错过。

责编:徐娜
阅读数(186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