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博导带90后学生科考,曾睡在羊粪堆上......
“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都要有人去研究!”
从本科学习地质开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信水
就走进矿山戈壁,
探究地球内部奥秘。
十余年间,
他翻山越岭,
带回一千多块
他心目中的宝贝石头样品,
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常年坚持野外科考,
他对此乐此不疲,
“能一心一意搞科研,
这就是最幸福的事!”
90后博导带90后学生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注意到,
中国地质大学的官网显示,
王信水出生于1990年,
2019年成为该校特任教授。
今年24岁的张翼
是中国地大地球化学系研二学生,
跟着导师王信水学习了一年多。
同为90后,
从外表上看,
完全看不出两人是师徒,
更像是差不多大的师兄弟。
王信水每年野外工作的时间
大概一到两个月。
今年7月,
王信水带着张翼和学院其他师生,
一同前往新疆天山进行科考。
为了能第二天一早深入科考工作地点,
一行人只能徒步五个小时,
前往天山腹地冬季牧场里
一处牧民的房子过夜。
当时一行人只能睡在羊粪堆上,
铺上简易防潮垫和睡袋。
王信水笑着打趣,
在羊粪堆上铺上防潮垫,
里面比较暖和,
“除了味道有点重。”
采集样品脚步遍世界
为了找寻样品,
王信水不仅长期深入天山造山带,
一有机会他也前往国外进行科考。
2017年,
他坐了两天两夜的飞机,
只身前往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大区,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考察世界级斑岩铜矿;
2019年,他曾攀上帕米尔高原,
来到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接的地方,
实地科考。
2017年智利考察斑岩铜矿
2019年帕米尔高原考察
野外考察锻炼了他一身“武艺”。
在新疆天山,
有时候采集的岩石样品重达几十斤,
单靠手提肩扛,
难以长时间跋涉,
加上研究区山高水急,
只有简易的放牧小路,
骑马就成了最佳选择,
王信水在高山草原
一骑便是几个小时。
研究区没有网络,
没有手机信号,
仿佛是与世隔绝的信息孤岛。
王信水有时候一呆就是两个月,
用地质锤、放大镜、罗盘、
钻头等地质工具,
心无旁骛地进行野外工作。
读书期间一路拿奖学金
王信水本科就读于
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
从大三开始,
他就跟随老师参与科研学习。
大学期间,
他连续四年拿下学校一等奖学金,
获评国家励志奖学金,
被获为中南大学优秀毕业生;
本科毕业后被保送到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硕博连读,
同样因为学业突出,
获评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标兵、
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奖学金等。
截至目前,
王信水以第一作者身份
在地质学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篇,
2020年成为地大博导。
除了带研究生,
王信水还承担
一些本科生教学任务。
今年三月份,
他负责资源学院大二学生的
专业必修课《地球化学》。
为了备好课,
他反复研读教材,
一本英文的《地球化学》教材
被他用各种记号笔画了好几遍,
“我必须把教学大纲、
教材的各个知识点吃透。”
“其实,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
王信水说,
“在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求学时,
看到所里的研究人员都是潜心钻研,
都很拼很努力,
对我个人的影响很大。
因此,好好做学问,
以身作则带学生,
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为越来越多的
科研新生力量点赞!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陈茜)综合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摄影 黄士峰)、中国地质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