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尼阿波利斯到纽约、华盛顿,在这三座城市感受美国宵禁

2020-06-05 01:14 胡泽曦 杨俊 白路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胡泽曦 杨俊 白路】“仅3成受访者认为美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为特朗普上任以来最低。”这是美国“政治”网站和莫宁咨询公司一项最新调查的结果。因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美国爆发的示威抗议引来全球围观。一周多来,逾万名抗议者被捕,数十个城市实行宵禁。目前,虽然暴力示威减少,大规模抗议仍在持续。这段时间,《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也经历了这场风潮,他们分别从危机源起地明尼阿波利斯、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和政治中心华盛顿发回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明尼阿波利斯——触碰了美国社会的“逆鳞”

拥抱多元主义、自由自主,一直以来都是明尼阿波利斯的代名词。在还没来到这座城市之前,我就听说这个地方的人们友善温和,它还被评为美国“十大安全城市”。但正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名非洲裔男子被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的事件,进而触发席卷全美的示威抗议,让我深刻体会到种族歧视这根刺植根美国社会之深。

从那名黑人去世到现在,已过去了一周多,这些天我经历了在当地留学以来闻所未闻的事。刚开始只是在新闻上听说黑人被警察执法致死,没过几天,就听到大楼被烧毁、中国餐厅被砸、手机店被砸、邮局被烧、警察局被占领的消息,甚至听到动物园的狮子、长颈鹿被放出来的传言。

那些天,人心惶惶的感觉在滋生。一天晚上,我打开窗帘,外面黑漆漆的夜色中闪耀着金黄色的火焰。那晚我熬了一个通宵,一直看市长记者会直播并观察抗议者的路线,随时准备逃离。本地华人还组建了群,及时分享信息。离我最近的一次骚乱是我住所楼下的一家超市被抢劫,第二天超市外围被钉上了木板。这一周,看手机查询抗议者所在的位置成为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根据明尼阿波利斯的宵禁令,从晚上10时到次日凌晨4时不许上街,宵禁令持续到本周五。刚开始的几天,超市停止营业,后来又重新开张,但人流明显变少。目前,人们的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能安心去超市,日常生活所需的东西都有,但很多路段依然不能通行。大多数人最初的不安现在已化为淡定,毕竟抗议者的出发点是为一条逝去的生命讨说法,而不是去伤害活着的生命。一些抗议者虽然激进,但很多被烧毁的是刚建造的新公寓,而非有人住的公寓。

有人说,明尼阿波利斯没有歧视黑人的传统。这么说并不准确。有当地学者称,种族主义在这里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从某些街区、警察执法都能看出。据美国媒体去年报道,明尼阿波利斯市黑人与白人贫困率差距在全国排第三。而主要由白人组成的警察队伍,一直被指控有种族主义行为。从2009年到2019年5月,当地警察开枪案件的受害者超过60%是黑人。

不过,明尼阿波利斯以多元、进步著称也是事实,这方面的“证据”不胜枚举。比如当过副总统的休伯特·汉弗莱、沃尔特·蒙代尔等自由主义派名人是当地的骄傲,其市议会现由12名民主党人和一名绿党成员组成,包括两名黑人跨性别者。该市人口多元,白人约占60%,黑人占20%,拉美裔和亚裔分别占10%、6%。但偏偏在这里发生了如此极端的事件——也许只是美好的外表使得根深蒂固的问题多了层遮掩。

这座“进步”城市的遭遇,让我深感种族歧视既是美国社会的一根刺,也是一块逆鳞,只要有人稍微触碰它,就会引发躁动。与此同时,将此次事件和之前白人警察射杀黑人事件进行对比,明显这次民众反应更为强烈,这和疫情带来的失业率上升也是密不可分。

美国人没有存款的习惯,疫情让大批美国人失去工作,而黑人群体是受打击最大的一个。明尼阿波利斯这座城市同样如此。几个月来,不少人紧绷的情绪达到顶峰,这次暴力执法致死事件作为一个导火索,让他们突然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频频发生的暴力可以说是种族主义和疫情下人人自危的产物。

眼下,最应该担忧的问题或许不是骚乱,而是疫情。3日,媒体报道明尼苏达州一名国民警卫队队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另有数人出现相关症状。他们被认为与抗议示威民众有密切接触,这下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被感染。

华盛顿——美国政府展示强硬的“橱窗”

谁也没想到,告别“居家令”才数天,华盛顿特区又迎来宵禁。因一名非洲裔男子之死而爆发的全美抗议,首都华盛顿是“中心”之一。持续不断的抗议,连续两晚的纵火、打砸,联邦和当地政府不断加强的执法力量,再加上远未真正散去的疫情,让这座城市有了一种充满紧张感的陌生氛围。

其实,连日来,除了白宫、拉斐特公园、国会山、林肯纪念堂等不时出现抗议人群的地带,华盛顿多数街道异常安静。然而,无论是转角墙上的涂鸦,还是沿街商铺、银行、办公楼加装的防打砸木板,都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正经历一个特殊的时期。就在此时——美东时间3日晚,抗议人群不顾宵禁令,出现在街上。他们对着建筑物和武装车辆放出投影——“我不能呼吸”“阻止杀手警察”,同时一起高歌以相互打气。

这两天,华盛顿抗议现场的暴力场面已经明显减少。然而,电视上播放的之前的打砸场景,以及1日晚美军“黑鹰”直升机在市区以噪音和狂风驱散人群的画面,依旧清晰地停留在人们脑海中。总统特朗普选择以强硬手段处理这场抗议骚乱之后,华盛顿市区成为这种姿态的集中展示区:军警、特区警察、特勤局、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毒品管制局、联邦调查局、监狱管理局、国民警卫队等各类执法力量都出现在街头。

1日,在拉斐特公园北侧,我真切感受到抗议人群的愤怒。“我不能呼吸!”“黑人的命也是命!”“没有正义,就没有安宁!”“单膝跪下!”……人们轮番高喊这些口号。街道的数个角落堆积着志愿者为抗议人群提供的水、水果以及饼干、薯片等食物。激情昂扬的抗议人群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非洲裔女性。她全程沉默,表情严肃,手举标牌——“黑人母亲们想要喘口气”,一遍一遍地在抗议现场来回走动。

拉斐特公园内,特勤局、公园警察、国民警卫队严阵以待。有数个瞬间,或许是误以为执法人员将采取措施,抗议人群突然集体往外跑。发现并非如此后,抗议者又重归阵地,继续呼喊口号。下午6时,特区政府规定的宵禁时间还没到,清场行动却突然展开,警方发射催泪弹和闪光弹,骑警组成阵型推进。随后,人们通过电视才知道,这是为给总统前往圣约翰教堂清路。

在华盛顿,政治话语的较量永不会停息。特朗普日前首次就抗议活动发表全国讲话,宣称要动用军队制止骚乱。就他的这一选择,有人想起1968年全美严重骚乱期间,尼克松以“法律和秩序”旗号入主白宫的历史。然而,特朗普究竟能否复制尼克松当年的轨迹,却面临一个大大的问号。更多人开始怀疑,华盛顿是否低估了这场抗议背后弥漫美国社会的不满与愤怒——无论是对数十年仍在原地绕圈的种族不平等问题,还是在疫情应对上的严重失败。

一种面对政治衰败的无力感正被更多谈及。透过示威者喊出的种种口号可以看到,抗议群体正在奋力争取的,无非是对“这个社会存在问题”的最基本承认,远非解决问题的出路。有美国媒体直白地称,国会甚至连简单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总统只知道迎合自己的选票“铁盘”,人们又怎么能指望华盛顿此刻能够迅速制定解决问题的政策?

抗议活动的现场远不止街道和公园,也在许许多多普通美国人的内心中,那是纠结与痛苦。我的一位白人朋友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两个孩子教导为敢于抗争种族不公的人。在我居住的阿灵顿县,当地图书馆馆长发来一封信,写道:“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个描述种族歧视问题的帖子,或添加一个表情符号,这是不够的。仅仅等待别人来决定如何解决结构性的种族主义问题,这是不够的。”

纽约——一位老太太对我说:国家怎么了?

5月25日,五月最后一个星期一,美国国殇日,是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美国军人的节日。这个日子的另一个传统意义是美国夏天的开始。国殇日前后,美国各州基本都已宣布重新开放,即使是新冠疫情严重的纽约州,州长也同意开放的建议。但那天在明尼阿波利斯发生的事,点燃了10万人死于疫情都没激起的美国人的情绪。

我工作居住的纽约市,是美国人口最为密集、移民最多样化的地区,非洲裔美国人广泛分布在城市的多个区域。同时,社会分配不公和种族歧视在这个大都会一直默默地普遍存在着。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底层劳动者大多是有色人种。新冠疫情更是对少数族裔,尤其非洲裔社区造成巨大打击。全美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中23%为非洲裔美国人,而非洲裔占全美人口比例为13%。

新冠病毒对纽约的打击已经持续两个多月。热闹非凡的曼哈顿中城和下城空空荡荡,时报广场和第五大道宛若鬼城。但就在最近几天,这些地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是因为复工复产了,而是因为游行示威。

低烈度抗议示威持续多日后,事态在5月31日后急转直下。我于白天在公寓楼下走过,大量警车集结在附近,并有两辆专门转运人犯的大客车。我看到街边的一辆丰田车玻璃被砸碎,车主是个白人老太太,她一边咒骂一边清理碎玻璃。见我驻足,她便向我抱怨说:“我们的国家怎么了?这是怎么了?”

6月1日,纽约市正式宣布宵禁,时间是晚上11时到次日凌晨5时。但骚乱在晚上10时大爆发。曼哈顿最繁华的34街和百老汇大街交汇的先驱广场旁,拥有百年历史的梅西百货旗舰店被人砸开,惨遭洗劫。与此同时,以奢侈品店扎堆而著名的第五大道亦遭洗劫,奢侈手袋、苹果手机、名牌服装甚至生日蛋糕都被搬空。沿街的银行营业厅和ATM提款机也遭破坏。纽约一片混乱。

我观察到,纽约警察对抢劫活动普遍采取较为“克制”的态度,因为明尼苏达州警察的暴力执法是这次示威抗议的根源,他们显然有些“畏手畏脚”。果不其然,纽约州长科莫2日严厉斥责纽约警察局“不作为”。纽约市长则将宵禁令提前到每晚8时开始,市警察局也要求3.8万名正式警察全部到岗,工作时间延长为每天12小时。

6月2日,纽约白天游行示威依然不断,但大多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游行参与者以非洲裔和拉美裔为主,白人参与者以年轻人居多。这些人对总统特朗普的部分言论极为反感,并认为种族问题是美国的系统性问题,不断发生却从未改变。当晚,安全局势出现明显好转。由于大量警力被部署在街道上,尽管警方依然逮捕了200余人,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抢劫事件。3日白天,纽约市内依然有游行示威活动,但以和平示威为主。晚上,示威者无视宵禁令走上街头,但被行动迅速的警察很快驱散。

英国路透社1日和2日进行的民调发现,64%的美国成年人同情走上街头的人,27%的人不同情。纽约上次实施宵禁还是77年前,当时还是二战期间。相同的是,那次实施宵禁也是源于种族问题和警察暴力——一名白人警察向一名黑人士兵开枪,进而引发骚乱。

由于疫情并未结束,在近日的游行示威中,包括警察在内的很多人都戴着口罩。但激情之下,规范地戴口罩已经很难做到,于是各种新奇戴法层出不穷,戴在下巴上和戴在脑门上都不算新奇,更有人把口罩系在胳膊上。市长白思豪起初还建议大家在游行时不要忘记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离,但很快被当作笑话淹没在汹涌的人群中。

对美国来说,2020年注定是“折腾”的一年。从抗疫到抗议,它的这个夏天不会“平凡”。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5362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