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后期,学生不爱穿校服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苏联后期,校服被许多人视为极权制度的代表和抑制个性的工具。然而,事情并不总是那样……
承担得起的平等率先提倡穿校服的并不是苏联。在沙皇俄国时期,校服的基本设计理念相同。在普通场合和节日场合,男孩穿深色西服,女孩穿深色连衣裙,黑白相间。1920年到1960年,强制穿校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令人愉悦。苏联并不富裕,有机会穿漂亮的衣服被大多数孩子视为一种特权。此外,校服是消除财富不平等的一种表现方式。
苏联所有商店都卖校服,各地价格相同,不同时间价格才有浮动,任何家庭都能负担这项支出。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校服并不便宜,通常购买比实际尺寸大的校服,这样至少可以多穿几年。
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重新设计之后,男生制服变成深蓝色半羊毛西服,搭配类似军装风格的外套,女生制服则是棕色连衣裙搭配两种颜色的围裙。男孩制服只有一种款式,女生制服则有几种选择。最稀有和最昂贵的校服是纯羊毛制成的裙子,并搭配百褶裙。羊毛手感有点“刺”,有柔软折叠裙摆的半纺毛纱裙给人感觉更“民主”更“适宜”。不过,校服穿在孩子身上很快就被磨得有光泽,什么面料都看不出好,有的甚至像地板布。如何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从直立式到下翻式,领子也有多种款式,它们也是自我表现的“窗口”。其实,人们可以买到便宜的标准白衣领和袖口,它们不仅可以更换,还能自己缝制,每周都能拆洗,但购买的人并不多。
衣领和袖口的“创新”是整件衣服的配饰,在这里做文章即使是最困难的家庭也能负担。衣领和袖口分别用水溶绣、缎子纱和蕾丝条缝制,并以褶边或编织制成。有能力的人还能用钩针编织,甚至织出漂亮的花边。
女生在学校必修的缝纫和制衣课上学到的技能使她们中的许多人不需要母亲的帮忙就能做出自己喜欢的时尚衣领和袖口。尽管苏联学校普遍要求服装保持一致,但在领口和袖口方面,想象力和技巧从来没有受到过限制。
从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另一个方法是穿白色的围裙装。黑色围裙装的布料大多为半纺毛纱,款式相同,女孩穿上没有什么“回头率”。白色围裙装就不同了,它的可操作空间更大,而且也最简单、最便宜。许多人喜欢自己缝制,用最精致的水溶绣甚至丝绸制作,手臂部分可以制作褶皱、荷叶甚至抓褶。衣领和口袋的装饰也不能少。围裙装经过各种各样的花边装饰后,每件都有细节上的不同,既漂亮又有个性。
1960年开始,高中生的另一种自我表达方式就是校服的长度。无论剪裁如何,裙子都变得越来越短。
苏联解体后,作为苏联历史的遗迹,校服1994年被废除。2013年,校服又被重新引入。不过,今天的校服风格、颜色和款式千差万别,并且由每所学校独立管理。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