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双双退出中导条约后将推出哪些新中程导弹
【环球网军事综合报道】美国与俄罗斯先后宣布让“久病缠身”的《中导条约》进入“休克”状态:两国2日起暂停履行该条约规定的义务,如果半年内仍没有达成协议,那么《中导条约》将宣告彻底死亡。美俄是否可能利用这半年的缓冲期在研制导弹武器方面动手脚呢?假如《中导条约》彻底被废除,两国又会启动哪些新型陆基中远程导弹的研制?
现成型号很容易改装
美国政府高级代表1日表示,美国计划在欧洲部署的中程导弹将不携带核弹头。美俄可供部署的现成导弹有哪些呢?《中导条约》只禁止了最大射程为500到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却没有限制海基和空基导弹的研制,美俄双方都抓住了这个漏洞。美国海空军不少巡航导弹都在《中导条约》涵盖的限制范围内,例如美海军“战斧”巡航导弹射程为1500公里;空军AGM-86C空射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新研制的AGM-158B“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射程也接近1000公里。
美军的这些导弹理论上都能发展陆基型号,尤其是美国在欧洲部署的“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兼容“战斧”巡航导弹,只需要将后者装填入垂直发射系统,实际就已完成陆基中程巡航导弹的部署,甚至不需要对“战斧”进行任何改装。俄外长拉夫罗夫2日表示,美国2014年在欧洲部署的反导系统垂直发射装置直接违反《中导条约》,当前罗马尼亚已经部署了该装置,美军还计划在波兰部署。而空基巡航导弹只需要增加一款助推器,略微改进弹体和弹翼,也能很快将其改为陆基巡航导弹。
至于《中导条约》限制的弹道导弹,美国也早有准备。据俄卫星网1日报道,俄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透露,俄方早已发现美国借口测试反导系统,却在悄悄研制中程弹道导弹。“美国测试反导系统时会发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靶弹,但经常并不拦截,只是使用雷达对该导弹进行追踪。这些遥测数据可以用来完善美国的中程弹道导弹。”
俄罗斯的情况也与美国类似,海基“口径”系列巡航导弹和空基的Kh-55和Kh-101巡航导弹都可以改装为陆基型号,最直接的方法是为“口径”巡航导弹配备发射车,或者修改现有发射车设计,将“口径”巡航导弹配备到“伊斯坎德尔”系统中去。俄总统普京2日已经采纳俄防长绍伊古的建议,同意让“口径”海基巡航导弹“登陆”。该导弹的射程约为2500公里,2015年10月7日首次在叙利亚投入实战。
新导弹“箭在弦上”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美俄当真退出《中导条约》,双方陆基中远程导弹的研制必然会加速。被《中导条约》束缚已久的美国陆军早就希望采用全新的技术武装自己的导弹库。美陆军认为,同海空军相比,陆军中远程火力平台可以隐藏在地下或公路隧道,战场隐蔽性更强,使用更廉价。此外,这将使美陆军从过去给海空军打下手的角色,提升为平起平坐的协作伙伴。
早在美国声称退出《中导条约》之前,美陆军就已启动新型中程导弹的研制计划。据美国《防务快讯》网站去年9月报道,美陆军正在发展一种射程达1000英里的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该导弹可以摧毁敌军指挥所等关键目标。此外,美陆军还在“远程精确火力”项目下发展另一种战略远程火炮,它使用低成本的“超音速炮射导弹”,射程也达到1000英里。
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网站提到,美国陆军计划在2022年前列装“远程高超音速”导弹。按照美军对弹道导弹标准的界定,“远程”导弹射程不超过5500公里,意味着该导弹应该也在《中导条约》的限制范围内。
相比之下,除了西方所谓“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9M729巡航导弹”,俄罗斯此前还没有公开的新型陆基中远程导弹计划。这更多是因为俄罗斯在美国附近缺少基地,想从俄本土直接攻击美国,就必须发展洲际射程的导弹,俄军去年公布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和“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均属此列。不过对于已经掌握相关技术的俄罗斯而言,研制一款全新的中程高超音速导弹也并非难事。俄卫星网称,普京2日同意启动陆基中程高超音速导弹建造工程,“两年内就会得到样本导弹”。
美俄陆基“中导”,谁更可怕?
如果《中导条约》失效,美俄相互瞄准的陆基“中导”对谁威胁更大?专家认为,这需要从美俄的不同战略需求来看。同样是部署射程2000公里左右的陆基巡航导弹,由于美军海空优势明显,利用这些高机动平台发射海基和空基巡航导弹更为灵活,因此陆基导弹的意义有限;而俄军能携带巡航导弹的海上和空中平台数量较少,而且突防能力较差,因此部署陆基中远程巡航导弹,对欧洲的美军基地更具威胁。
不过美军对于发展新一代陆基高超音速中远程导弹却有更大兴趣。陆基导弹不像海空军那样对导弹体积有苛刻的限制,因此它可以携带更大的战斗部,速度也比较快,突防能力就更强。当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时,对苏联威胁最大的导弹是“潘兴II”中程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精度非常高,而且给苏联预警系统留下的反应时间短,甚至可以摧毁莫斯科的地下加固指挥所。如果美国发展新型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其准确性更高、更难以拦截,对俄罗斯等大国构成更大威胁。▲(本报特约记者 章 节 本报记者 马 俊)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