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洪: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的“金钥匙”

2019-08-14 05:03 张贵洪 环球时报

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华盛顿在政治外交、经济贸易、科技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对华施以非理性的措施。此外,美国的西方盟友国家也在新疆、香港等问题上给中国制造所谓“国际压力”。面对这种外交环境,笔者认为多边主义仍是中国外交的“金钥匙”。

这把钥匙带来巨大成绩

不久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联名致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和人权高专对中国在涉疆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支持的国家达到50个。这个数字达到了之前联名指责中国新疆治理的22个发达国家的两倍多。而这50国的人口更是达到那22个国家的好几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多边主义目前也遇到了挑战。

坚持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的传统,也是特色和优势之一。多边外交主要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而进行。近年来,中国多次主办重大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开展紧密的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

中国真正的多边外交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当时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联合国成为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中国的国际环境因此得到改善,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60多个增加到100多个。随着中国陆续加入联合国系统的机构,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中国的多边外交开始起航。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陆续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组织合作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多边外交呈现许多新的亮点。2001年,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同年还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近年来,中国通过主办G20、金砖、APEC、亚信等峰会,创建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与国际组织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等,多边外交搞得“有声有色”。

多边外交的转型和创新

然而,近年来,多边主义遇到重大挑战。国际上,二战后最早和最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组织的英国和美国都从多边主义后退。英国“脱欧”和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原则指导下从多个多边机制中“退群”,人们开始怀疑多边主义的作用和前景。在国内,民间对外援规模、来华留学生政策、国际会议排场等也不乏质疑之声,对多边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判断。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坚持和扩大开放,维护和加强多边的信心和决心不能变。新时代,需要赋予多边主义新的内容和意义。中国的多边外交也需要通过转型和创新进一步加强。

一是充分利用多边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多边主义具有多方参与、多样诉求、多元博弈的特点。多边主义主要通过协商和协调,达成共识,统一规则,采取行动,有利于共同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近年来,多边主义出现新的特点:既有传统的多边,又出现大量新兴的多边;有全球多边,又有地区多边和周边多边;一个大的多边内,又可能形成若干中多边和小多边。这就需要我们对多边既要有合理的战略规划,又要有清晰的行动指南。着力于多边、经营好多边,是中国外交的战略需要,也是基于我们的价值取向。

二是加强多边外交与周边外交、大国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互动和互补。我国周边有大量国际组织,应成为我周边外交的对象和内容;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多边机制是一个重要途径和舞台。大国外交的高效性与多边外交的民主性具有互补作用,大国外交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有时在多边机制中可以得到缓和甚至解决,反之也是如此。利用多边机制开展发展中国家外交,争取发展中国家对我多边外交的更大支持,仍有很大的潜力。

三是推动从多边参与到多边引领的转型。在多边机制中,大家都是参与者,但参与者的贡献有多少、作用有大小、责任有轻重。因此,没有领导者,但可以有引领者。在多边领域,我们要努力把贡献和责任转化为话语权和影响力,把中国理念和方案提升为国际规范和议程,通过制度和能力建设,在维和、减贫、妇女、南南合作、互联互通等国际议题上发挥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共同努力不可或缺

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多边外交,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面对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强大,国际社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反应,有欢迎和支持,也有担心和制约。这对中国的对外政策和行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不仅要通过改革继续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更要在国际规则和国际法治的视阈下实现高质量的开放。另一方面,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多边外交的人才。这既包括从事多边事务和开展多边合作的外交官,也包括在国际组织任职的国际公务员;既包括政府系统的选拔和推送,也包括从高校、智库、企业到民间组织的培养和选送。

多边曾经是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重要桥梁,也是当今中国展示和平大国和发展大国形象与责任的主要舞台,更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必要路径。从中国外交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来看,多边主义是一把“金钥匙”。(作者是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杨阳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95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