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 要投入更多精力保护

2019-07-12 04:53 李司坤 陈茜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 陈茜】随着今年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和良渚古城遗址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数量与意大利持平,首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已成为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世界遗产的评选而言,独特性是最重要的价值。“世界遗产没有含金量高低的标准,只要能入选,都是人类在过去几万年或几百万年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很难拿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文化遗产做比较。”

不管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只是开始,涉及到遗产地的保护、修复与进一步研究等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学界乃至全社会投入更大的精力来平衡。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的话说,“申遗成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世界上一些遗产大国相比,我国在文物保护、法规建设、文物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积极吸收国际理念,学习各国成功经验,努力成为与世界遗产数量相符的世界遗产强国。”

在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明祥看来,“申请到世界遗产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应过分强调这种形式,而是应投入更多精力来保护这些地方”。张明祥表示,候鸟栖息地的新地位可能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这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地方政府需要控制游客量,以免影响鸟类的迁徙。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副教授王玉玉表示,未来在保护方面,应更多对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进行关注。在我国,无论是滨海湿地还是淡水湿地,现在都面临破碎化的问题,其中以水文情势为代表的水文连通性受到破坏是最严重的。今后,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补水方面尤其是水文连通性,可能会是关注的热点问题。“破碎化的湿地系统是一个个不通的水系,但通过与外部的水源进行连通,整体“串”起来后,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的栖息地就会扩大,物种也会得到补充,整个区域的承载力也会随之提高。”王玉玉解释道,碎片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与外界水域连通后,外部的浮游动植物会首先进入该生态系统,跟随而来的是小微型生物、植物,紧接着鱼类也会被吸引进来,水鸟就跟着吸引过来了。“这对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丰富度的提高来说,肯定是有帮助的。”

不只是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良渚考古遗址由于占地面积比较大(约14.3平方公里),保护起来也颇具挑战性。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田林建议,良渚古城遗址的土地可通过建立保护棚来保护其免受破坏。对于一些比较脆弱的区域,工作人员可进行回填并在上面做好标识和介绍,以供游客阅览。他还建议,对于怕暴露的文物,可考虑放置一些复制品代替,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陈星灿认为,良渚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虽然考古的工作不能停,但恐怕主要还是以保护为主。“在我看来,过去几年挖得太多了,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应该慢慢来、按部就班。”

黄(渤) 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

2007年,由于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面积缩减了90%,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其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专家提醒,这一活生生的教训告诉我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陈星灿表示,对于一些世界遗产,我们还存在“重申请不重保护,重盈利重宣传而不重视长期延续性”的现象。他说,实际上,大多数世界文化遗产包括良渚古城,不可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我们要重视对世界遗产的长远保护,不要把眼光局限在短期的经济效益上”。

责编:杨阳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56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