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中国企业要珍惜国内市场

2019-07-05 01:09 丁一凡 环球时报

某国内企业负责人在公开场合声称将最优质最好的产品投向国外某地区,以打开市场。某国内品牌被网友扒出只在国外打高价折扣且禁止中国用户购买。近年来,这种国内厂商对国外国内区别对待的行为常引起国内消费者不满。

把最好的商品卖到国外去,是过去中国外汇紧缺时不得已的办法。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外汇极其紧缺,而当时急需进口的先进制造设备与机器都需要用外汇来购买。因此,“出口创汇”成为中国企业的口号。连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挂上“出口转内销”的牌子都会吸引更多顾客,因为大家不自觉地认为,原先准备出口的产品肯定质量更好些。

然而时过境迁,中国的出口产品源源不断,换回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过多甚至成为别人指责我们操纵汇率的借口。当我们不再为换汇担心时,国内厂商应该把注意力更多放到国内消费者的感受上来。

把最好的商品卖到国外去,也是改革开放刚起步,企业为迅速打开国际市场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当前国际市场波动、国内消费迅速成长起来的阶段,国内厂商更要多照顾国内消费者的心理,要让消费者感到他们是在意国内消费者感受和反应的。国内消费者对民族企业的感情是真挚的,国内厂商应加倍珍惜这种情感。如果国内消费者认为某个中国企业照顾外国客户比照顾中国客户更精心,就可能远离这家企业,或者当有其他选择时就会弃它而去。当中国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时,失去市场信任对企业来说可能就会是致命损失。

除了国内,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舆论、特别是一些非洲国家的舆论认为,中国制造商歧视它们的消费者,卖的都是些廉价货,只有卖给发达国家的才是高质量的好产品。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当年中国流行的说法:日本把一等货卖到美国,二等货卖到欧洲,三等货以下的货才卖给中国。

日本人肯定感到很冤枉。当时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不高,又想购买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当中国的进口商不断“砍价”时,制造商为了迁就,肯定只能在材料上“下功夫”,既满足中国进口商的要求,又能卖给中国客户看起来也不错的汽车。但这些用便宜材料做成的汽车,只是“驴粪蛋表面光”,开起来就显得不结实了。一些卖给非洲国家的低质产品,就是中国出口商想迁就非洲进口商漫天还价的结果。

但德国制造商就不这样,因为他们的脑袋是“方”的。你去跟他们讨价还价,他们就会回答,德国的产品就是那么贵,就是质量好,绝不迁就客户。虽然也会因此损失一些客户,但这种做法却保证了德国品质的名声。

中国厂商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要打造“百年老店”,就必须对得起任何一个花钱买你产品的消费者的信任,在质量、服务和态度上一视同仁,少动不同市场不同对待的脑筋。一旦品牌形象受损,那就不是多喊几句口号,或者多拉几单生意可以弥补回来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亿阳讲席教授)

责编:杨阳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39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