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山:金鸡金马应携手并进

2019-06-21 00:21 孙佳山 环球时报

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举办日期与第五十六届金马奖颁奖礼意外“撞期”,此事被台湾岛内部分媒体解读为“金鸡”有意对垒“金马”,称两岸影人、演员到时势必得选边站。还有台湾导演点名批评“金鸡”拼“金马”是自不量力。

近十多年来,内地与港澳台电影产业深度融合是华语电影的主流发展路径,不存在所谓内地电影人有意与台湾电影人“打擂”这样的阴谋论。“金鸡”“金马”每年举办时间并不固定,在两奖并立几十年的时间当中遇到撞期的情况,也不算什么意外。

台湾电影人在台湾没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是客观事实。2018年内地电影总票房突破600亿元人民币,已经几近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年度票房排名前15的影片全部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且国产片数量超过一半。而2018年台湾电影票房冠军《角头2》总票房仅仅1.27亿元新台币(约2852万元人民币),票房排名前30的电影中有25部美国片,台湾本地电影仅有3部。在基本盘只有这么大的前提下,即便分账再多,如果只依赖在台湾本地院线上映得到的票房回报,在当下被金融杠杆过度透支的影视价格体系当中,台湾本地的电影市场,已经无法再使用像林志玲这样高片酬的,原本是台湾自产的电影明星。因此,高水平的台湾电影导演、编剧、演员等,纷纷选择与内地和香港进行深度互动,扩大发展空间。

内地电影市场庞大而稳定的票房空间,为有志于电影的电影人提供了充分施展拳脚的天地。香港电影就是很好的例子。香港电影人“北上”20年,在中国电影的广阔天地里探索出了香港电影全新的表意空间。如今,在中国电影票房前300名当中,香港电影已占据20%。堪称香港电影精华的商业类型元素,正源源不断地汇入进中国电影的核心和主流。台湾电影应充分学习香港电影的成功经验。今年年初,《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上映4天,票房就突破了3.5亿元人民币,同时成为台湾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台湾电影在内地上映票房最高的电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数次斩获金马奖的台湾导演、演员戴立忍,尽管有一定的才华禀赋,却因被“台独”意识形态所蛊惑,白白葬送了大好前程。

台湾电影人参与内地电影节是机会,内地电影人参与台湾电影节也是机会,海峡两岸的这种影响和辐射,至少是双向和均等的。2016年曾在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上崭露头角的《八月》,就斩获了当年的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而《川流之岛》《强尼·凯克》等台湾电影也是通过大陆电影节扬名后,才在金马奖上获得华语电影主流的进一步认可。

台湾的电影人才归入中国电影的大家庭中,共同构筑一个良好的行业环境,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与人才梯队,这是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所在。如果继续固守岛内自娱自乐,被所谓“民意”一再绑架,甚至受“台独”意识形态的影响,并裹挟政治立场偏见,那不仅绝非台湾电影的幸事,对于台湾普通民众来说,还将失去更多了解外部世界的机会和可能。(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64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