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被批后又宣扬“文明较量”?美高官一言激怒诸多国际学者

2019-05-09 08:06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埃及、美国、日本、奥地利特派特约记者 曲翔宇 温燕丁玎 李珍 夏雪 环球时报记者 谭福榕】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近日将美中关系视作“文明较量”的荒唐言论,被认为是延续已故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上世纪90年代,亨廷顿撰文、出书,谈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冲突,尤其是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但20多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高论”并不认同,不断有人“纠错”。当然,也有与亨廷顿私交甚好的德国穆斯林学者说过:“亨廷顿不是挑衅者,他与伊斯兰教之间并没有矛盾。”《环球时报》记者在多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人们对“文明冲突论”的质疑依旧,有埃及学者说,如果亨廷顿活着,或许会修正他的理论。“文明冲突论”对美国政策圈的影响原本也有限,因此,这次美国官员的危险言论一出就受到各界批评。中国学者更是明确表示:“中美之间没有文明冲突!”

亨廷顿 资料图

“文明冲突论对美国利益适得其反”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学者艾伯特·凯德尔5月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不认为中美之间有‘文明冲突和较量’,相反,我认为是美国对中国有误解。说得更具体些,是美国对中国发展战略的误解。”他认为,美国挑动与中国的“文明冲突”的确是欠加思考,其中有人将美中关系定位为“文明较量”更是“令人悲哀的错误”。凯德尔还表示,一些伊斯兰国家与美国有冲突,但那不是“文明冲突”,而是由经济利益冲突引发的政治和军事冲突。这是国家间的冲突,而非“文明冲突”。

“‘文明冲突’模式不适合东亚冲突。”韩国釜山国立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罗伯特·凯利5月6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撰文称,包括塔夫茨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丹尼尔·德雷兹纳在内的国际关系学者纷纷批驳斯金纳的说法。其中一些人提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无多少事实依据,他们认为,自从该论调提出以来,全世界并未发生可被打上这种标签的“划时代”战争。文章认为,尽管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被亨廷顿用宗教“编码”,但他难以在东亚这么做,儒教和佛教都具有显著的社会影响力,但二者从未引发所谓宗教战争。相反,他将中韩越编码为“大中华文明圈”,将日本编码为“日本文化”,已导致很多混乱。

“因为中国并非‘白人’国家,美国就打算与它来一场‘文明较量’,那将变得很危险!”美国康奈尔大学政府系助理教授史蒂芬·沃德5月4日在《华盛顿邮报》刊文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经不起推敲,有顾此失彼、以偏概全之嫌。沃德认为,这并非中国首次被列为一种另类“文明”的代表,欧美列强以及后来的日本都曾将之视为一种“合情合理的猎物”,这也是中国人常说的“百年屈辱”的由来。因此,一个崛起中大国被西方当作另类“文明”对待时的敏感,与一个守成大国宣扬所谓“文明冲突论”的肆意之举,结合在一起会很危险。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基辛格全球事务中心教授、“彭博视点”专栏作家哈尔·布兰茨认为,“文明冲突论”原本在美国外交政策中没有位置,美国高级外交官员最初并不经常公开援引这些来自“象牙塔里”的学术理念,只是“文明冲突论”在巴尔干地区的种族冲突,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后名声大噪。但美国政府向来反对亨廷顿的这一学说,就连小布什总统发动反恐战争时也为“避嫌”说这不是文明的冲突。像布兰茨这样的学者还担心,对将民主价值观和人权当作外交基石的美国来说,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地缘政治上,“文明冲突论”都对美国的利益适得其反。他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有利于中国将美国赶出亚洲,该论调并不利于美国在全世界当“老大”和压制中国。

从中国学者的角度看,文明之间是互融互鉴的,但亨廷顿却预言不同文明之间要导致冲突。“这是导致冲突和倒退的思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记得亨廷顿1993年在权威杂志《外交事务》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后,很多人认为他的这一观点确实非常新,但即使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内部,对“文明冲突论”批评声也是主流。“文明冲突论”展示的是:美国文明是独特的,而非普世的,美国政策精英群体对此难以接受。李海东说,更多的人担心,该论调会直接导致一个后果,即国际政治的主题依然是冲突性的,国家间关系依然是不和谐的,且冲突的单位不再是民族国家,而是不同文明的国家。如果该论调落实在外交政策上,一定会导致激烈斗争和高强度冲突。因此,从美国政府的政策思路来看,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公开否认“文明冲突论”对其外交政策有指导地位。

“无论你是否同意亨廷顿的观点,都应读他的书”

在美国,围绕“文明冲突论”的争议从没有平息过。2011年3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曾撰文称,该是再次检查和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纠错的时候了。他写道,“亨廷顿误解了历史变化的实质,历史是开放的”“他将普世政治价值观最小化,并夸大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但显而易见的是,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民众也渴望自由民主”。

尽管亨廷顿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存在很大争议,但还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本书面世之初,曾在埃及引发巨大争议。我记得《金字塔报》评论版那两年登过数十篇阿拉伯国家学者针锋相对的批驳文章。”埃及政治分析人士侯赛因·伊斯梅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文明冲突论”预言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将与西方文明出现大规模冲突,甚至是“断层线”战争而广受阿拉伯国际学者的质疑。有学者表示:“欧洲以基督教文明为主体,但两次世界大战都离不开欧洲,亨廷顿该如何解释?”侯赛因说,把巴以冲突当成“文明冲突论”的典型案例也失之偏颇,那是领土问题,完全没必要归咎于文明因素。

文明冲突论

《环球时报》记者走进维也纳的几家书店,发现《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德文版仍在售。一名销售人员说:“总有读者翻阅或买这本书。无论你是否同意亨廷顿的观点,你都应该阅读他的书。虽然我不是亨廷顿的‘粉丝’,但从他那里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中年男子寇瓦尔告诉记者:“自己在服兵役期间读过这本书,并被书中的思想所吸引。但当我深入阅读后发现,亨廷顿的理论有时非常牵强。如他对穆斯林的批判态度与现在的多元文化相悖。另外,书中描述俄罗斯与西欧国家属于不同的文化,势必会造成冲突,但别忘了,目前欧洲国家特别是奥地利和俄罗斯在能源领域有良好的合作。”

2016年,《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出版20年之际,德国广播电台专访曾在哈佛大学任教与亨廷顿私交甚好的德国政治学家巴萨姆·蒂比。信奉伊斯兰教的蒂比说:“这本书出版时,就像引爆一枚炸弹,引发热议。但亨廷顿不是挑衅者,他与伊斯兰教之间并没有矛盾。”

“西方国家充满对文明冲突的恐惧”

“我们不同意斯金纳这种看法,这是非常无益的。这些言论在美国和欧洲等多元文化社会中具有分歧性和破坏性。”一些欧洲分析人士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但从斯金纳言论可以看出,在美国政策圈,“文明冲突论”并非没有市场。奥地利媒体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说,曾在白宫任首席顾问的史蒂夫·班农说过,“他本人十分推崇‘文明冲突论’”。美国作家理查德·帕尔默今年4月23日在美国《费城喇叭》杂志网站刊文称,“9·11”恐怖袭击事件已证明亨廷顿的理论“极其正确”,而他写这本书时更没有欧洲难民危机,眼下,难民危机已在欧洲引发带有反移民性质的民粹或极右翼政党兴起。帕尔默在为亨廷顿辩护的同时,援引学术界对其的批评,如一些美国媒体所说“任何相信伊斯兰与西方之间可能存在文明冲突的人都是种族主义者,亨廷顿本人也一再被指责为种族主义者”。哥伦比亚大学已故教授爱德华·赛义德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念称作“最纯粹的、煽动仇恨的种族主义,是对‘希特勒学说’的拙劣模仿以直接针对当今的穆斯林民众”。

2015年开始的欧洲难民危机以及欧洲多地发生的恐怖袭击,再度引起欧洲人对“文明冲突论”的关注,但舆论基本仍持否定态度。德国“时代在线”2016年12月曾刊文说,亨廷顿错误地认为不同文明间有“血腥的边界”,但“血腥的边界”并不是在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最可怕的战争是伊拉克同伊朗之间的战争,尽管两国都信奉伊斯兰教”。

确实也有认为“9·11”事件验证“文明冲突论”的人。法国政治分析家蒂埃里·梅桑2004年撰文说,“9·11”事件可以被看作这场文明战争的第一场战役,并且只能以一方战胜另一方而告终。德国“趋势在线”评论员斯文·格鲁克施皮茨曾撰文说,“‘9·11’恐怖袭击只是长期矛盾的激化”。他认为,“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发生后,西方国家就充满了对‘文明冲突’的恐惧”。但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9·11”事件留给人们的印象是“验证了文明冲突论”,好像导致两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且最后以武力收场,但美国发起反恐战争的真正逻辑还是建立在美国拒绝“文明冲突论”基础之上的,美国要强调的是——美国的文明始终是优越和普世的。

“如果亨廷顿活着,或许也会做出修正”

“因为俄罗斯没有像乌克兰一样顺从美国,所以美国就丑化俄罗斯,并称克里米亚民众期待美式民主文明。”日本《每日新闻》4月底在议论美俄关系时有如下评论:以美国白人为代表的“现代民主文明”成为他们各种行动合法化的隐形墙。如美军在伊拉克、冲绳等地方犯罪,可以不接受当地法律制裁,而是必须送回美国受审、接受美国法律的判处,对此,美国给出的解释是“美国的法律制度最完善,文明程度最高”,所以“美国人不能接受落后国家法律和落后文明的制裁”,可美国式的民主文明真的很先进吗?

截图为多文版的俄罗斯地缘政治网在刊文探讨“文明冲突论”话题时所配的漫画

李海东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指导理念是美国价值普世论。美国当时认为全世界都应模仿美国的模式,反映出美国的自信。实力超强前提下的美国政策精英骨子里是否定“文明冲突论”的。美国国内存在诸多不同宗教和教派,它们能有秩序地在美国共存,美国精英群体认为,美国国内这种多宗教多教派有秩序共同相处的模式,外部世界也应该效仿,从而体现美国模式的优越性。现在美国政府的一些人公开谈论文明冲突和较量,显示出美国的自信在下降。如果从这一刻再回头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可以说他是有远见的——预见到美国政府可能最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悲惨现实。但李海东还是强调说:“当然,这种理念放到世界上来看肯定是非常不积极、不应该的。”

“美国的‘文明与种族冲突论’何以沉渣泛起?”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张锋近日以此为题撰文说,该论调早有美国精英对其大加鞭笞,他们从不同角度驳斥这一论调的愚蠢与荒谬。如有人强调文明内部的冲突并不比文明之间的冲突少,有人提到中国绝对不是美国遇到的第一个意识形态对手和第一个“非白人竞争对手”,此前有纳粹德国、苏联和日本。他认为,这些来自美国人的自我批判,说明“美国战略界还有起码的知识素养、道德操守和战略底线,管控中美竞争还有希望”。

对美国一些政治人物重拾“文明冲突论”的衣钵,并将其引申到中美关系中,埃及政治分析人士侯赛因表示:“他们搞错了对象!”他认为,中美双边关系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两国不会因为文明特性的不同而放弃在众多全球议题上的合作。侯赛因还提到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认为福山这两年在试图修正自己的理论,“如果亨廷顿活着,或许也会这样做”。

责编:王怡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643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