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两国终将走向“第3选择”

2018-10-09 17:2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在彭斯副总统发表了全面指责中国的“檄文式”演说几天后,蓬佩奥国务卿8日访问中国。中美最高级别外交官进行了冷淡的会晤和直言不讳的立场表达,但双方同时保持了礼貌和克制,说话都留有余地,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愿望。其实仔细看,彭斯的演说也没有把话说绝,给缓和中美关系预留了“门缝”。

想必美国作为一个整体也不想与中国对抗,或许有少数政治精英希望那样,以巩固他们的既得利益,但美国社会未必希望跟着疯狂。中美全面对抗的代价太大了,大到足以让已经习惯享受全球化好处的中美两国社会都无法承受。

华盛顿希望以近乎美方“完胜”,中方“投降”的方式结束这一轮冲突,从而一劳永逸地确定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力量的格局。他们很担心中方企图取代美国地位逐渐成为这个世界新的主导力量。

中国当然不会出让自己国家的经济主权,那意味着中国将失去未来,成为美国的一个附庸。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也将前所未有地增加中国社会的警惕性,使我们对来自美方的任何动向都更加敏感。

那么中美就将一步步随波逐流地滑向对抗吗?短时间内不好说,但从长期看,这绝不会成为中美关系的总态势。

因为这的确将是一个中美两伤的过程,是两国社会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对两国长远战略态势的描述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但为了预期的几十年之后的国家利益而让当代人没事找事地付出巨大牺牲,这在今天的中美社会都缺少说服力。

中美贸易战在中国这种更容易统一认识的社会里尚遭到一些抱怨,可想而知在美国实行政党轮替的社会里,为长期主动发起中美对抗,开展全社会的动员是多么难以做到。

无论中美愿不愿意,都将被全球化浪潮和两国的各自利益推向类似美国作家史蒂芬·柯维所指的“第3选择”。柯维是管理学大师,他提出用“第3选择”解决极端的两难困境实现双赢。

美国当然希望出现它的单赢局面,在世界范围内赢者通吃。无奈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追求单赢的代价往往很高,充满了风险。而中国有着一些美国谋求单赢不可逾越的指标,它们包括支持中国进行抵抗的现有实力,帮助中国坚持下去的巨大潜力,以及中国作为核大国的战略威慑力。

中国要谋求压倒美国的单赢更加不现实。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有望超过美国,但是美国的经济质量,它对全球科技的引领力,还有它与其他国家结盟抗衡中国的能力,都将是很长时间里中方所不及的。

探索“第3选择”必将成为中美之间的唯一选择。这种选择或许不会成一个公约,也未必就会被某个联合声明正式确认,但它会是两国磕磕碰碰中自觉不自觉的走向,会在大历史中得到逐渐清晰的辨识。

今天的美国政府采用施压手段争取美方的更多利益,美方很多人或许认同,但前提是不把美国真的引向痛苦的对外战略对撞。如果华盛顿真的号召美国人民一起为了明天“决一死战”,走向一场可能彻底失控的全面对外冲突,绝大多数美国人一定会要求政府“换一种办法”。

中国更容易接受“第3选择”,这不是因为我们怯懦,而是中华悠久文明对现代中国的战略智慧馈赠。中国人早就看透了这个国家的崛起注定不能是我们秋风扫落叶般的单赢过程,那样的话,世界一定会联合起来反对我们。我们真诚提出双赢和多赢的主张,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会因此多一份战略上的主动。

我们不需要美国跟上中国人的思路,希望华盛顿的精英们认真读一读美国人自己写的《第3选择》。

责编:魏少璞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43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