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毛绒玩具,文旅新风尚

2024-10-29 07:01 董凤 毕梦瀛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董凤 毕梦瀛】在广州一家毛绒玩具店,很多顾客正在排队购买草药玩具。一位身着传统长袍的售货员站在“中药柜台”前,为消费者“诊病”、开“药”、配“药”。他小心翼翼地将不同的毛绒草药玩具放入玩具陶罐中,边摇晃边说道:“药快好了。”随后,为顾客包装好“即饮”药材,祝愿顾客身体健康。这一情景式购物体验虽然看似幼稚,被称为“过家家”,却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相似的消费场景还发生在甘肃省博物馆。今年早些时候,甘肃省天水市的麻辣烫名声大噪,甘肃省博物馆随后推出了文创产品——麻辣烫毛绒玩具,模仿肉丸、蟹棒、年糕和蘑菇等食材。今年以来,中国多地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并采用类似英国玩具品牌jellycat的互动式、情景式销售方式。例如,西安推出以当地美食肉夹馍为灵感的毛绒玩具;武汉的豆皮毛绒挂件已成为绝佳纪念品;苏州博物馆的“大闸蟹”毛绒玩偶、福建的“佛跳墙”毛绒玩偶等在社交平台上疯传。“中国人有自己的jellycat”“万物皆可毛绒”也登上热搜,成为热门话题。jellycat是一家以销售毛绒玩具而闻名的英国公司,其玩具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欢迎。

麻辣烫毛绒玩具 图源: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社交媒体账号)

动机心理学专家卢艳霞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这种沉浸式销售方式和消费体验更能让消费者直接感受到玩具的文化属性和灵活生动的文化内涵故事。二次元、剧本杀等也能提供类似的情绪价值,而毛绒玩具更能带给消费者一种情感具象化和仪式感。

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邵明华教授表示,年轻人对毛绒玩具文创产品的浓厚兴趣反映出“年轻一代更可能选择购买有文化品位、有趣、能引起共鸣的创意商品。”他建议,各地文旅尤其是博物馆要对文创产品拿出更多创意来满足年轻人的文化需求,需要设计面向各年龄段的不同的销售场景。

责编:肖山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9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