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菲律宾1962年就用氰化物捕鱼

2024-02-28 07:59 尹蒙蒙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菲律宾方面称中国渔民在黄岩岛“使用氰化物”,遭到中方驳斥。在污蔑他国的同时,菲律宾自身却是一个使用氰化物捕鱼的大国,有资料显示,该国从1962年起就开始使用氰化物捕鱼,危及相关海域鱼类、渔民健康,影响全球相关行业市场发展。

欧美需求大刺激菲律宾氰化物捕鱼

菲律宾氰化物捕鱼与该国观赏鱼出口行业发展密切相关。1957年,菲律宾商人俄尔·肯尼迪开始向欧洲和北美市场出口大量观赏鱼,拉开了菲律宾观赏鱼出口的序幕。在利益的刺激下,菲律宾渔民采用氰化物捕鱼以增加产量。

然而使用氰化物捕鱼并非菲律宾人的发明。菲律宾观赏鱼出口业兴起之时,1958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的一份报告称,氰化物能迅速使鱼晕厥,但是那些经受最初接触幸存下来的鱼,在被转移到干净的水中后能很快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影响”。该研究的发现为菲律宾氰化物捕鱼提供了“理论基础”。一名叫冈萨雷斯的菲律宾观赏鱼收集者将氰化物捕鱼技术带回马尼拉,传授给米沙鄢群岛地区的渔民。1962年,氰化物首次被用于捕捉观赏鱼。

菲律宾渔民使用氰化物捕鱼。(加拿大海岸科学线上杂志《Hakai》2016年报道配图)

在1962年之前,菲律宾南部林加延湾地区有渔民使用植物毒素进行捕鱼。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该地区就有渔民用炸药炸鱼的记录。1962年后,氰化物捕鱼被广泛用于中维萨亚和八打雁地区,主要捕捞热带海洋鱼类,特别是敏捷的珊瑚礁鱼类。

随着氰化物捕鱼技术的推广,菲律宾观赏鱼出口业迎来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仅有3家观赏鱼出口商;到20世纪80年代初,35家菲律宾公司供应几乎80%的全球观赏鱼市场。欧洲和北美对观赏鱼的大量需求为菲律宾渔民使用氰化物捕捞提供市场。

惩罚成本小让渔民铤而走险

菲律宾渔民采用氰化物捕鱼是一种十分短视的做法,该国观赏鱼业很快就自食恶果。氰化物的毒性以及过度捕捞给菲律宾当地的渔业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这引起菲律宾渔业部门的关注和非政府组织国际海洋生物联盟的抵制,加上进口商排斥被高氰化物污染的观赏鱼,菲律宾观赏鱼行业在1984年后陷入低迷。

1998年,菲律宾通过《菲律宾渔业法》,明令禁止氰化物捕鱼,菲律宾政府还与国际海洋生物联盟合作,建立多个氰化物检测实验室以加强监管。然而菲律宾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执法力度弱,氰化物捕鱼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呈增长趋势。据统计,至上个世纪末,仅在菲律宾卡拉棉群岛地区就有超过26万次氰化物捕鱼事件。1999年至2002年期间,卡拉棉群岛的科伦岛、布桑加岛和库利安岛3个地区使用氰化物捕鱼多达263092次。科伦岛使用氰化物捕鱼的渔民从1999年的316人增长至2002年的353人,氰化物捕鱼次数由33496次增加到37418次。

有学者认为,氰化物捕鱼并非无处不在,20世纪末整个印太地区的“铁杆”氰化物渔民数量可能不超过2万人,但菲律宾就有约4000名使用氰化物的渔民,可见菲律宾氰化物捕鱼现象之严重。

氰化物捕鱼成本小、渔民生活贫困、政府执法力度弱、腐败等因素都是渔民铤而走险的动因。用氰化物捕鱼,菲律宾渔民只需将购买的廉价片剂氰化物磨碎装进挤压瓶,然后将液体喷射到目标鱼或珊瑚中,把目标鱼击晕进行捕获。与传统捕鱼方式相比,渔民只要使用撬棍将珊瑚礁撬开就能收集大量被击晕的鱼,“经济实惠”。

珊瑚礁退化快危害海洋生态

氰化物是一种快速作用的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使用氰化物捕鱼不仅会对鱼类产生严重危害,还会对海底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乃至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氰化物会使鱼类游泳能力受损,破坏其呼吸、改变其生长模式等,让受害活鱼在运输途中中毒死亡。据估计,菲律宾在2000年以前用于氰化物捕捞的氰化钠总量每年可能超过500吨。在捕捞过程中,一半的鱼会直接死在珊瑚礁之中,被捕获后康复的鱼会被转移到干净的水中,但毒素已对其内脏造成损害,它们注定会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亡。

氰化物的使用会威胁珊瑚礁栖息地生态。据估计,菲律宾每年有65吨氰化物被喷射到珊瑚礁中。大量氰化物的存在影响藻类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从而造成共生藻类丧失,受影响的珊瑚变色或“白化”。根据2000年的一项调查结果,菲律宾仅有4.3%的珊瑚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在珊瑚区域栖息的生物也受到严重影响,多样性减少。

氰化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渔民不慎吸入氰化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损伤,从而引发皮疹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氰化物捕捞会导致浅水区鱼类捕捞过多,捕鱼者不得不进入深水区进行捕捞,导致渔民“潜水病”频发。

氰化物捕鱼最终还会危及社会经济发展。珊瑚礁退化后,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海滩沙子生成减少、使海岸免受风浪影响的保护屏障减弱、各种污染事件频发,这些都会影响海洋旅游业的发展。氰化物造成的鱼类高死亡率也会使企业声誉下降,引起消费者不满,打击客户、业者对行业的信心,影响市场发展。

有学者指出,美国人经常将氰化物的问题归咎于捕鱼者,他们自身却没有意识到问题也出在中间商、出口商,还有北美和欧洲买家等环节上。(本文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尹蒙蒙)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175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