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看”的欧洲国家在“一带一路”中迎更多新机遇
【环球时报赴欧洲特派记者 樊巍】编者的话:多纳河畔、地中海边,“一带一路”倡议的到来,让匈牙利、塞尔维亚和希腊这样的中东欧国家,从曾经的欧洲边缘之地,发展为区域战略中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环球时报》记者奔赴匈塞希三国,感受“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东欧国家转型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如何与欧洲国家实现互联互通、互惠互利和互知互信,“一带一路”倡议给予指引,匈塞希三国作出示范。
在经历新冠疫情冲击以及俄乌危机影响下,一些消极的声音在欧洲冒出,“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的观点不时被一些欧洲政客提起。在此背景下,坚持东西方正常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向东看”的欧洲国家却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在匈牙利、塞尔维亚和希腊实地走访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所展现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
“您好”比“Hello”更多
从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费伦茨国际机场的中文指示牌,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区的中文路牌,再到希腊商铺中贴心的中文指引服务,中国元素在这些欧洲国家的频繁出现,意味着这里的人民乐于看到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当地发展。当地中资企业员工和华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布达佩斯街头许多民众都能听懂普通话,而在贝尔格莱德街头,听到的“您好”一定会比“Hello”更多。
这种说法也得到《环球时报》记者印证,走在这些国家街头,不时会有当地民众主动用普通话问好。而在雅典的餐厅中,服务员甚至会用“很牛”来推荐自家的招牌菜。当问起他们对于中国人的印象时,“勤劳”“友善”“聪明”成为民众口中高频词。
在匈牙利民间,流传着祖先来自东方的传说,这种天然的亲近感让许多来此工作的中国人感受到,与匈牙利民众打交道,就像遇到久别的亲戚。
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旧址的纪念碑前摆满鲜花,这里不仅是中国游客到贝尔格莱德必来凭吊的地方,也见证着塞尔维亚民众对这一历史的铭记。
在希腊雅典,中国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雕塑就立在卫城山脚下的古市集遗址,东西方文化圣哲在此相遇,引得许多游客前来拍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欧洲文明的摇篮更加“具象化”。
“基建狂魔”帮助释放中东欧红利
中资企业为匈牙利、希腊、塞尔维亚兴建的交通基础设施也让这些国家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许多当地民众因为中国“基建狂魔”修筑的路网,享受到出行和商贸的便捷,发达的交通释放了中东欧国家区域发展的红利。
在匈牙利的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从西安驶来的中欧班列满载着来自中国的商品,这条“一带一路”的“大动脉”,在过去几年中不曾因疫情和俄乌局势而中断。依托于这条成熟且可靠的交通网,匈牙利也发展为中东欧乃至欧洲地区一个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成为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
在匈塞铁路建设现场,来自中国的铁路工程师和工程机械为铺设连接匈牙利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铁路做着努力。这条双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在建成通车后,来自中国的商品在到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后,可间接通过匈塞铁路进入匈牙利等中欧市场,进而转入西欧。
在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耸立在集装箱码头旁的桥吊不停地从靠泊的大型货轮上装卸货物,渡轮攘来熙往,一排排新车停靠在码头上等待运输。这座由中国企业参与运营已达13年的港口早已摆脱昔日濒临破产的困境。现如今,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地中海集装箱运输的领先港口,在世界集装箱港口排名中从2010年的第93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29位,并转型成为欧洲最大的渡轮港口、地中海重要的邮轮母港、运输汽车的船舶中转港和船舶修理中心。
从“担忧温饱”到“开着奔驰车度假”
“一带一路”倡议给这些国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重点项目和宏伟工程,与此相匹配的是深耕当地的中国企业为当地民众所创造的海量就业机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中国企业所带来的中国方案还在助力这些国家实现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由中国企业投资兴建的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是匈牙利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自2021年1月投运至2023年7月31日,该项目共发电3.6亿度,节约12.5万吨标准煤,减少3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匈牙利东部城市德布勒森市,多家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在此建厂。依托匈牙利良好的汽车工业基础、人才储备和区位优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纷纷在匈牙利设立制造中心、服务中心和研发中心,着力将匈牙利打造成面向欧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此过程中,匈牙利也得以完成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
在塞尔维亚,中资企业已连续多年稳居塞尔维亚出口15强企业前三位。在塞尔维亚的老工业基地以及资源型城市,当地民众满怀激动地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中国企业给当地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每天睁开眼就开始担忧温饱”到如今“开着奔驰车到周边国家旅游度假”,从“空气中都是刺鼻的味道”到如今“打造花园式生态厂区”,中企带来的现代化技术改造,帮助塞尔维亚支柱型重工业企业实现重生与升级。
一位熟悉中东欧国家事务的当地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些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些国家见效,地区影响力和民间好感度持续提升,美国政府情报机构以及投资机构向这些国家增派的驻外人员也越来越多。大量受西方反华势力资助的非政府组织(NGO)和媒体也开始以中企为攻击目标,不时恶意炒作负面信息抹黑中企。这些动向都值得“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方高度警惕。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