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名家谈】听海外文化使者讲述中国故事

2023-06-26 06:25 张妮 谷棣 刘洋 卞子正 王佳琳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 谷棣 刘洋 卞子正 王佳琳】编者的话:“当我们翻译一部中国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文化使者、所谓的摆渡人,更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贡献者。”近期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典礼上,有获奖者如是说。该奖是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主要表彰向海外介绍当代中国、推广中国文化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在专访中,多位获奖者向《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的中国故事。

分享“治国理政”经验

侯赛因·伊斯梅尔,埃及翻译家、《今日中国》杂志社中东分社副社长

侯赛因·伊斯梅尔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文版和其他文版一样,影响力非常大。它对帮助阿拉伯国家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执政、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重要作用。我和同事还在埃及举办了阿拉伯读者沙龙,一起研读这本书。有参与读书活动的埃及学者表示,读中国领导人的著作,让他们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对外政策。一些商界的读者朋友告诉我,这部谈如何治理国家的著作也对他们经营自己的企业很有帮助,因为书中有很多成功的管理(治理)原则,了解中国过去10年的成就对他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审校翻译该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不仅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也有很多有关中华民族的历史典故、古典名句,这需要准确传递。我一直很乐意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此前在翻译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过程中,外文局资深翻译专家建议我必须要考虑阿拉伯读者和中国读者在思维上的差异,减少误解,我们也经常请很多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外交流。

瞿氏翠兰,越南出版家

瞿氏翠兰

我全程参与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的越南文版译介工作。越南和中国是好邻居、好伙伴,两国都根据各自特点和国情,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越南读者非常关心中国的国情,我希望通过这些中国主题图书,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新时代的中国,为促进两党两国互相借鉴学习及进一步发展越中关系做出贡献。

让更多人了解地道中医

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伊朗翻译家、西南大学研究员

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

作为今年最年轻的获奖者,我感觉无比荣耀。我希望通过翻译中国经典,促进伊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为伊朗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交流之窗。

中医是中国文化最鲜活的载体,如今在国外,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医,愿意接触并了解中医方面的知识。然而有关中医药的图书在伊朗非常少。在我翻译《黄帝内经·素问》前,伊朗从来没有人翻译过《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甚至连相关的学术论文都非常欠缺。一些伊朗医生去中国短期学习中医时,使用的教材大多是英文的,而不是波斯语,所以学习时非常吃力。那时我常常想,如果能有一个波斯语的翻译版教材就好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翻译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难题就是专业术语,因为波斯语体系中还没有对应的标准化名称。因此,我在翻译时查找了许多资料,参考了不同译者和专家的解读,谨慎考虑后选择了最合适的译法。

目前,我已独立完成《孟子》《濒湖脉学》等波斯语版的翻译、审校。我翻译的《脉诊》《中医舌诊》还发布了电子版本。

做中国作家的代言人

何碧玉,法国翻译家、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何碧玉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向法国读者展示中国文学和整个华语文学的丰富宝库。文学翻译家从事的是一项卑微而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但没有他们,文学作品就无法跨越其诞生国的国界。我们只是中国作家的代言人,他们才是启发我们的人。

在80年代,我曾经在中国生活过6年左右。当我在北外为中国学生教授法国文学时,我还远远没有预见到几年后我会教法国学生中国文学。对于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文学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处处表达着同样的苦难、同样的希望、同样的传奇。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出了多种多样的声音,产生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在国外受到热烈欢迎,比如我翻译的《兄弟》《第七天》《从文自传》《边城》等作品,我希望以后有机会翻译更多的精彩作品。

通过中国现当代小说,法语读者对中国近百年发生的变化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战胜贫困》令人鼓舞

伍志伟,阿根廷作家、阿根廷《当代》杂志创始人

伍志伟

过去近50年,我通过当记者去努力了解中国,把最真实的中国报道给阿根廷人。

由我撰写的《中国战胜贫困》一书出版后,引起阿根廷读者的浓厚兴趣,被广泛传阅,人们开始了解中国是如何让人民全面过上小康生活的。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凸显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以保障全体人民幸福为重要目标。考虑到中国人口规模之庞大,打赢脱贫攻坚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为了写这本书,除了请教中国学者、参考新闻报道内容外,我还走访了广西、西藏、新疆、甘肃等地,记录当地的脱贫经验。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中国的领导人在与贫困作斗争时会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资源和传统,努力稳固当地经济,这些都很关键。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中国的脱贫胜利无疑是令人鼓舞的,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中国战胜贫困》的出版除了让阿根廷人更正此前关于中国的错误认知,也让更多阿根廷人开始关注中国,他们感受到一定的落差——为什么自己生活在一个资源富足、人口不到5000万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贫困指数却是40%。

西方国家的剥削让广大拉美社会处于困苦之中,而中国实现脱贫告诉我们,拉美人民是有可能摆脱西方剥削的,拉美国家也是可以公平分配财富的。真实的中国告诉阿根廷人贫困不是宿命,是可以被战胜的。

敦煌文献是座宝库

吴芳思,英国汉学家、作家、大英图书馆中国馆前馆长

吴芳思

我特别喜欢写关于中国的书籍,喜欢把中国的历史、文化介绍给英国人、欧洲人。大英图书馆收藏的敦煌中文文献有1.4万多件。在大英图书馆中国馆工作的30年间,我很荣幸可以守护、修复这些宝贵的中文典藏,也让我有机会认识很多中国敦煌学者和修复专家,向他们学习。这些中文文献是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档案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世界最早的印刷书——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比欧洲最早的古腾堡印刷术早了500年,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很多外国人并不了解它的历史和价值,因此我们要向世界介绍这本美丽的出版物。在我和同事马克合著的《寻踪敦煌古书<金刚经>》一书中,讲述了这本书发现、转移、修复以及重见天日的完整过程。这本书在英国、荷兰、法国、拉丁美洲、中国都有发行,读者的反馈非常好。

除了写作,我还常年参与英国广播公司一档广播节目,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作为一名作家,我的运气非常好。中国的文化、历史那么丰富,有无限的题目可以研究并介绍给海外读者。了解中国人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和他们的思维方式。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也能产生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友好态度和评价。在现在的世界,我们真的需要这种友好。

我与中国诗歌“共舞”

比尔·波特,美国作家、翻译家

比尔·波特

我喜欢中国诗歌,但更喜欢翻译诗歌,这让我跟生活在两千年前的人有一种特殊的连接。诗歌是一门表演艺术,而中国诗歌就像我在舞池里遇到的一位美丽女子。我想与她共舞,但我并非要变成这首诗歌,我只是一个英语舞伴。我在舞台上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有写作诗歌的人能听到旋律,所以我要靠近她,与她一同舞蹈才能尝试听到声音。

我翻译了《寒山诗集》等作品,我在走访中国的过程中与很多人交了朋友,我的书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在中国诗歌的海外传播过程中,有不少像我一样的人会做翻译,但没有工资、也没有培训,因此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更好地翻译,他们只是翻译单词,不了解背后的故事,这就杀死了中国诗歌的美好,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我希望有更多人来做这件事,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共20人获奖。其他获奖人包括:翻译家尤山度(匈牙利)、李莎(意大利)、稻畑耕一郎(日本);出版家李伟(法国)、纪哈德·艾布·哈希什(约旦)、丹尼斯·库拉顿加(斯里兰卡)、贝谨立(英国)、克里斯蒂·亨利(美国);作家伊斯玛义·迪布什(阿尔及利亚)、伊利亚斯·贾博尔(巴西)、谢尔盖·科米萨洛夫(俄罗斯)、拉希德·阿利莫夫(塔吉克斯坦)、罗思义(英国)。

责编:肖山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57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