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印度东北部为何骚乱冲突不断?

2023-05-19 06:42 胡博峰 王晓娇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胡博峰 王晓娇】截至18日,印度曼尼普尔邦骚乱已经造成73人死亡,3.5万人流离失所,1700多栋房屋被烧毁。此次事件再次凸显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动荡。自印度独立以来,该国东北部地区就不断爆发各类骚乱、冲突以及叛乱,导致大量人员死伤。造成这一情况,既有历史、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与印度政府对该地区的低效治理有关。有专家表示,对印度来说,东北部地区的安全稳定问题、克什米尔问题以及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是影响该国社会稳定的三大突出问题。此外,东北部不仅是印度和缅甸等国接壤的地区,还是莫迪政府“东向行动”战略的一部分。在认识到东北部地区的地理及战略意义后,印度政府曾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一体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以冲突和动荡“出名”

2021年12月,印度那加兰邦发生军队误袭平民事件,导致12人死亡,进而引发当地民众与印度军队发生激烈冲突,又造成多名平民伤亡。同年7月,阿萨姆邦和米佐拉姆邦因边界争端爆发冲突,导致至少6名警察死亡以及80人受伤。2019年,因为反对《公民身份法案》,阿萨姆邦等地爆发大规模骚乱,而这导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取消了赴印出席两国峰会的计划。

这些冲突和骚乱爆发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发生在曾被英属印度外交大臣卡罗称为“蒙古边缘地带”的印度东北部地区。媒体和学者一般认为,曼尼普尔邦、阿萨姆邦、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和锡金邦共同构成了印度东北部地区。一些人还将我藏南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划归印度东北部地区,将这些邦称为“七姐妹邦”。东北部地区与印度本土通过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这条走廊最窄处只有23公里,形似鸡颈,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鸡脖子”。

5月8日,印度曼尼普尔,Senapati地区发生部落冲突,印度士兵正在检查被暴徒纵火的房屋残骸。(视觉中国)

印度东北部地区一直以冲突和动荡“出名”。据印媒报道,该国国家犯罪记录局发布的《2021年印度犯罪报告》显示,这一年阿萨姆邦发生780起骚乱事件,出现1498名受害者,而曼尼普尔邦和特里普拉邦分别发生了60起和117起此类事件。2020年,阿萨姆邦发生829起危害公共秩序的骚乱案件,特里普拉邦发生83起,曼尼普尔邦发生60起。此外,2020年,特里普拉邦发生大约22起政治冲突,阿萨姆邦发生17起社区和宗教暴力案件,而曼尼普尔邦发生5起教派冲突案件。

这些只是印度东北部地区发生的普通案件,该地区更为人熟知的是从独立后就出现、至今尚未平息的叛乱。美国“外交学者”网站等媒体称,截至2022年,印度东北部地区仍有大约40个活跃的反叛组织,其中曼尼普尔邦最多。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反叛组织和分离力量政治诉求各不相同,比如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波多民族民主阵线、波多解放猛虎力量等势力一直谋求脱离印度,而曼尼普尔邦的“人民解放军”则主张与缅甸梅泰人合并建国。美国国家安全专家布斯曾在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网站发文称,印度东北部一些反叛组织已经开始从事犯罪活动,经常与缅甸相关的少数民族武装团体合作。

是社会发展、民族、宗教矛盾相互交织的结果

南亚问题专家龙兴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东北部地区骚乱频发的原因之一是该地区各邦历史上并不属于印度,而是在英国殖民后被强行纳入到英属印度,印度独立后又被印度政府继承。这些地区的不少民众并不认同印度,也不愿意成为印度的一部分,想要独立。

1937年,英国负责管理阿萨姆地区的官员里德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印度东北部地区“无论在种族、历史、文化还是语言上”,都与印度其他地区没有任何联系。与印度整体以印度教徒为主不同,东北部那加兰邦和米佐拉姆邦约90%的人口为基督教徒,而特里普拉邦有相当多的穆斯林人口。有美媒称,在文化习俗和相貌特征上,印度东北地区民众被认为和中国南方人或东南亚人更为相近,他们经常被印度本土人称为“中国人”,并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2018年,《环球时报》记者在印度工作期间曾与来自曼尼普尔邦的学生凯德姆进行交流。他表示,自己虽然在新德里生活,但因为长相问题却不被当地人接纳,“我觉得我们国家大部分民众不知道我们(曼尼普尔邦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同学甚至认为我吃的东西可能是一种外国食物,但是其实我非常喜欢吃萨摩撒(一种印度小吃)”。

印度东北部地区的民族结构非常复杂,这也为各类冲突的爆发埋下隐患。该地区占全印总面积的8%左右,聚集了印度大约3.8%的人口,包括200多个部落。英国殖民期间阿萨姆地区行政长官福勒曾将这里称作“民族博物馆”,而英国《卫报》等媒体日前表示,印度东北部各邦是“民族大杂烩”,许多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敌对状态。曼尼普尔邦库基人与梅泰人矛盾由来已久,今年5月3日的骚乱发生后,库基人单独建邦的呼声再次响起。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印度东北部地区骚乱频发,是社会发展、民族、宗教矛盾相互交织的结果。相较于印度其他地区,东北部地区的发展较为落后。长期以来,在该地出现民族或宗教问题时,印度政府主要采取强力打压措施,但武力镇压只能缓解一时的冲突,在印度东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未取得明显成果、政府对当地民众诉求也没给予足够重视的情况下,当地始终处于一个“打压-缓解-再冲突-再打压”的恶性循环怪圈。美国“外交学者”网站称,印度东北部地区年轻人失业问题严重,这导致他们中很多人加入反叛组织。

龙兴春介绍说,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印度政府还实行了从本土向东北地区移民的政策,不过参与移民的绝大多数人都信仰印度教,他们与东北部地区当地不少人既有民族矛盾,又有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很大的混乱。龙兴春还表示,印度东北部地区和多国接壤,很多孟加拉国的难民非法跨过两国边界来到这里,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和印度东北部不少民众不同,所以与当地民众也不时发生冲突。除此之外,印度中央政府为了在东北部地区维持稳定,曾派出大量军队和警察对当地的反抗活动进行残酷镇压,这激起了更多矛盾,也是该地区长期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经济口号很多,缺少系统性实施

据《印度教徒报》等媒体报道,从印度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开始,东北部地区融入印度主流社会的问题就被提上了国家议程。在独立后,印度政府先是继承了英国殖民政府的东北部地区政策,有限管理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阿萨姆平原地区,而让其他土邦和山地部落享有充分自治。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印度政府加强了对东北部地区的行政管理并派驻大量军队。在认识到东北部经济发展滞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后,印度从80年代开始了针对这一地区的大规模的、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并于1991年推出“向东看”战略,希望借全球化和区域性合作的大潮,加强印度东北部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

莫迪2014年上台后,将“向东看”战略升级为“东向行动”战略,并将东北各邦置于印度“东向接触”的领土边界。印度内政部长沙阿表示,根据“总理东北地区发展倡议”,政府对东北部地区的预算增加了276%。公开资料显示,根据上述倡议,莫迪政府将在4年内投入660亿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11.7卢比),支持东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并为青年和妇女创造就业机会。Mint新闻网等印媒称,政府计划斥资推动东北地区的互联互通项目,包括修建连接印度、缅甸和泰国的公路,以及连接东北部地区各邦首府的铁路等。沙阿称,政府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东北部各邦首府海陆空所有交通方式相连通。

印度东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和木材,还有潜力利用水力资源发电5万兆瓦。不过,由于该地区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人力资源短缺、各级政府贪污腐败严重、官僚系统低效等,印度的各种“倡议”和“战略”口号虽然很多,但却缺少长远统筹规划和系统性实施。几十年来,印度东北部地区仍然处于欠发展状态。凯德姆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从经济发展或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来定义某一地区是否发达,包括曼尼普尔邦在内的印度东北部地区肯定属于“不发达行列”,“虽然那里没有摩天大楼,没有立交桥,也没有豪华酒店,但我们也没有城市的污染,甚至都没有无家可归者或者乞丐”。

一直奉行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在安全层面,印度政府在东北部地区一直奉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其中包括1958年通过并实施的《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AFSPA),该法赋予军方搜查、逮捕甚至射杀嫌疑人的广泛权力,而不必担心被起诉。这一法律在印度东北部地区引发强烈反对。布斯认为,印度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包括在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实施AFSPA以及对少数民族的宗教迫害,让该地区更加不稳定。

此外,印度政府在与所有反叛组织谈判的同时,也开展平叛行动。美国“外交学者”网站称,1998年,印度政府公布一项关于投降的政策,10年后又对其进行修订。根据这一政策,每名投降的武装人员可获得40万卢比的资助以及三年每月6000卢比的津贴,并可接受职业培训。

上述政策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据《印度教徒报》2022年9月报道,沙阿表示,印度东北部地区与叛乱有关的案件数量已从2014年的824起减少到158起,该地区平民被杀的人数也从2014年的212人减少到6人,同期被杀的安全部队人数从之前的20人减少到2人。2014年之后,有1万多名反叛组织成员投降并回归社会,交出了7000多件武器。沙阿强调,政府的目标是在2024年前解决东北部一些邦之间的边界争端问题,并与该地区所有武装反叛组织达成和解。

虽然印度政府在稳定东北部地区问题上取得一些成绩,不过《印度教徒报》提醒说,在印度人民党的领导下,“印度”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对“主流社会”的理解又开始僵化,而这是否会引发印度主流与非主流社会之间的摩擦令人担忧。文章称,印度人民党如今在东北地区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但由于基层和选举政治之间的脱节,无法保证印度人民党的政治意识形态能改变该地区的政治暗流。如果疏忽大意,《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等争议性法律或政策都可能在该地区引发新问题。

龙兴春表示,印度内部存在很多矛盾,东北部地区的冲突和骚乱只是其中一部分。印度是一个很多元化的国家,多种族、多宗教、多语言,所以中央政府的向心力、人民对国家的认同度相对薄弱,这给印度成为世界大国带来挑战。不过,印度目前幸运的一点在于其地缘政治环境较好,西方大国很少利用印度国内的这些矛盾来牵制其发展。当然,不排除未来一些西方国家以人权等为理由支持印度国内的分裂势力,给印度制造更大的麻烦。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10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