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红:德国能用“三板斧”化解能源危机吗

2022-12-23 06:47 李文红 环球时报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曾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德国为了应对不断深化的能源危机,持续推出一系列措施。12月20日,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德国联邦政府对尤尼珀能源集团数百亿欧元的融资方案。由此,这个德国天然气巨头国有化的障碍已全部清除。在此之前的17日,德国第一个液化天然气(LNG)码头举行开幕仪式,柏林期待通过类似LNG码头的建设获得更多液化天然气。

对德国来讲,它的这些能源措施与其说是经济政策,不如说是一种政治抉择,其背后是“红绿灯”联盟多方面的考量。就目前而言,即使能源危机仍在发酵,但德国对俄整体立场并未发生多大变化。为了摆脱当前的能源困境,德国政府手中有着“三板斧”。

第一,通过加强港口设施的建设与使用来增加能源进口。德国天然气的进口曾经完全依赖管道运输,没有LNG接收设施,如今已经着手建设LNG接收港和陆上接收站。同时,德国将扩大通过罗斯托克港口的石油海运并扩建其到施韦特炼油厂的石油管道,它也同波兰签订协议,计划通过波兰的但泽港口来获得原油。第二,在亚非拉等地区寻求新的能源进口国。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德国政府的这一尝试已经有所收获,它已与卡塔尔签署为期15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柏林还积极寻求同沙特、阿联酋等达成能源合作协议。第三,继续推进新能源建设,并阶段性地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煤电、核电等的限制政策。德国政府目前正在扩大对风能、水能、氢能源等新能源的投资,同时延长核电站的运行,重启燃煤电厂。

然而,这些“能源进口替代”政策的效果却不甚理想。一是新的运输路线和方案需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二是俄罗斯能源的价格相对低廉,对其的可替代方案意味着更加高昂的能源价格。能源价格的上涨会通过生产成本体现在物价上,加重德国本已高企的通胀率。三是受到通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中下阶层,如果无法及时为他们纾困,社会将进一步撕裂。

那么,德国会否化解因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能否承受相应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其国内、欧盟是否团结。无论德国还是欧盟,当前的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11月欧元区及德国的通货膨胀率均高达10%,虽然都较10月略有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德国交通运输、食品、纺织品等重点行业都需要大量能源保证生产和正常供应,冬季供暖问题更是关乎民生。倘若继续疏远俄罗斯能源,德国的通胀率很可能进一步攀升。德国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替代方案,目前仍属于远水难解近渴,不仅在运输上面临困难,更难以补足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所造成的巨大缺口。在能源紧缺、限能限产的情况下,德国各相关领域还能坚持多久,是要打上问号的。

同样,欧盟对俄罗斯实行能源禁运和限价的影响,不仅导致能源危机,而且也已经引发粮食危机等一系列其他问题。欧盟各成员国在面对危及民生与自身发展利益的潜在风险时,是否还会继续不折不扣执行对俄制裁,也是存疑的。(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教授、外交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26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