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对遗像宣誓?民进党借口拔掉“肉中刺”,切香肠式“去孙中山化”

2022-10-29 07:21 陈立非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6周年纪念日。但在10月28日,台湾的民进党却搞出一个“宣誓条例”修正案,要求未来公职人员就职时,不必再向孙中山遗像行礼。其实,自民进党2000年上台以来,在大力推动“去蒋化”的同时也在推动“去孙中山化”,而这些都是其“去中国化”的一部分。

台北中山堂前的孙中山铜像

提案要求不再对遗像宣誓

据台湾“中央社”28日报道,台现行“宣誓条例”第5条规定,宣誓应在就职任所或上级机关指定的地点公开进行,由宣誓人肃立向孙中山遗像,举右手向上伸直,手掌放开,五指并拢,掌心向前,宣读誓词。而民进党“立委”林楚茵等人本周提案修改“宣誓条例”,若修法通过,未来公职人员就职将不必向孙中山遗像宣誓。林楚茵声称,宣誓不是服从特定领袖,此举已不符合台湾政治发展现况。

国民党党团质疑称,这是民进党“灭蒋”后再将矛头指向孙中山先生的具体例证,更有意打着“台湾主体”意识大旗操弄意识形态,党团将反对到底。在10月28日的“立法院”会议上,国民党党团提议将林楚茵的提案退回程序委员会重新提出,在场“立委”没有异议,因此该提案被退回。国民党“立委”曾铭宗表示,台当局官员不向孙中山遗像宣誓,“这没有道理,也不合适”。

孙中山生前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四次到过台湾。第一次台湾之行时间比较长,历时44天,他在台北指挥了“惠州起义”,还与兴中会台湾分会的同志时常接触,播撒革命的火种。第二次是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兴兵讨袁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同年8月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他乘船从福建马尾抵达基隆。在台北期间,孙中山下榻在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馆,并在这里接见了在台的老同盟会员。孙中山第三次到台湾是在1918年6月,由汕头取道台北赴日本。由于日本殖民当局的阻挠,他仅在台北住了一夜,次日即离开。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台湾之行,是1924年11月抱病北上途经台湾基隆,但没有上岸。

许多台湾民众对孙中山抱有深厚情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消息传到台湾后,当时的《台湾民报》发表社论《哭望天涯吊伟人》,台湾学生写下挽联:“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两天后,台北爱国社团召集追悼活动,5000多市民冒雨参加。国民党到台湾后,岛内的公家机关、学校等正式场所都会挂孙中山遗像,台湾各地还有许多公园、道路、建筑以“中山”进行命名,比如日本殖民时期台北的公会堂,就改称“中山堂”。1972年,台当局在台北市信义区仁爱路上修建了庄严的孙中山纪念馆。每年他的诞辰和忌日,全台各地都要组织大规模纪念活动。

借口拔掉“肉中刺”

但是陈水扁上台后,为了加紧推动所谓的“去中国化”,开始在孙中山身上做起了文章。一方面极力把他描绘成“国民党的孙中山”,以此激化“省籍矛盾”;另一方面对纪念活动逐渐降低规格。2006年,陈水扁紧急叫停孙中山诞辰纪念活动。次年6月,台“客家委员会”又通过决议,把各级机关学校伴随孙中山遗像一起悬挂的遗嘱拿下来。至于遗嘱“被拿下”的原因,有台媒一针见血地指出,“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里的“中国”两字,无疑犯了民进党的“大忌”。

在马英九时期,“台独”分子针对孙中山的动作也没有停止。2014年2月,“独派”团体“公投护台湾联盟”动员200多人到台南市汤德章纪念公园,以“实地测试孙中山铜像基座的安全强度”为由,登上约三层楼高的铜像,用两条粗绳套住铜像脖子,并喷洒油漆。随后在支持者高喊“转型正义不能等”等口号声中,十多人合力拉绳把600多公斤的铜像拉倒。一些人甚至狠踩铜像头部,摆出胜利手势拍照。

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随即宣布取消遥祭中山陵的仪式。蔡英文办公室发言人声称,此举是为了“去封建化”。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反驳称,“转型正义”是针对“威权体制”的不当作为予以揭露、究责、平反、补偿的措施,但孙中山先生与1949年以后国民党的“威权体制”何干,又与“转型正义”何干?同时,他对民主的追求不容置疑,“把这样一位为追求民主的人士视为封建的象征,真的是不知所云”。

蔡英文 资料图

有舆论分析称,民进党视孙中山为眼中钉、肉中刺,是因为他关于建立统一中国的主张与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南辕北辙。他曾表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孙中山在谈到统一问题时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恐从教科书上消失

与推倒铜像等动作相比,在教科书中大删有关孙中山的内容,影响更为深远。在台湾学界,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前者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广义则往前推至1894年兴中会成立。

台湾嘉义大学教授吴昆财分析过去5个版本的台湾初中历史课本称,1964年的课本以两章17页篇幅,超过6000字呈现“辛亥革命”背景、过程、结果,推崇孙中山的革命成就,到了1983年缩为1章10页,但仍有2497字。李登辉上任后是“分水岭”,1994年的初中历史课本,“辛亥革命”内容再砍半,之后的情况更不堪。2012年版本广义只剩472字,狭义仅剩212字;2020年广义只剩364字,狭义剩139字。这直接导致岛内学生对“辛亥革命”一知半解,当然谈不上建构史观,更不可能对这段历史有任何敬意或认同。吴昆财说,历史非常重要的是以“人”为概念,“现在教科书里孙中山却聊备一格了”,把他当作外国人。“中广”董事长赵少康曾透露,鸿海创办人郭台铭说他女儿不知道岳飞是谁,直言现在中学生不知道岳飞、孙中山正是民进党当局刻意“去中国化”的结果。舆论担忧,“孙中山”三个字可能将从台湾历史课本“彻底消失”。

有岛内舆论分析称,绿营继“去蒋化”之后又推“去孙中山化”,是企图以“文化台独、思想台独”的做法,以便最终走向“台独”。还有分析称,孙中山是两岸历史和情感的重要联结人物,民进党“去孙中山化”恐怕会对推动两岸交流造成负面影响。台湾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董事朱瓯曾表示,“台湾人如果真的忘记了孙中山,忘记了先生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理想,就太愚蠢了!”

责编:袁小存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58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