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馆长: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不单是地区性的,还需向世界详细展示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 娄康】面朝维港、形似古鼎,坐落于西九龙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香港又一“新地标”,也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送给市民的一份礼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视频专访时如此描述这座博物馆的定位:它将立足于中国文化、故宫文化,又融入香港元素,还会成为推动世界文化对话交流的平台。
这座筹备多年的博物馆已于本月22日举行开馆仪式,并将于7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届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14件珍贵文物将联合香港故宫在开幕展中亮相。其中,一级文物达166件。
有600多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汇聚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展中展出的绝大多数文物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出借,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总部”与“分馆”的关系。作为继内地与台湾地区后的第三座“故宫”,香港故宫有着独特的角色与使命。“香港故宫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连接”,吴志华向《环球时报》记者解释称,香港故宫将文物连接现代人的生活和世界各地的观众。他表示,香港故宫位于特区最现代化的地方,展示的却是中国最悠久的文化。博物馆希望让观众看到5000年传统文化,也看到香港大都会的发展。
这名30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博工作的特区康文署前副署长告诉记者,“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希望观众作为中国人,通过实实在在的文物,了解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吴志华希望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感性、关于民族情感的认识。“这些文物背后表达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伦理价值,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吴志华回忆称,香港曾被殖民统治100多年,直到回归祖国后才重新开始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教育。他说,这期间经历过一些困难,但在“爱国者治港”得到贯彻、整个社会环境得到转变后,人们又可以放手去推进这些的教育,尤其是针对年轻人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并非简单地将北京故宫“搬”到维多利亚港旁。吴志华对于“当下”和“在地”的理念十分重视,因此博物馆从外观设计到布展,均融入大量香港元素。很多人注意到,其外观设计虽然融入大量紫禁城元素,但又非传统的红墙黄瓦,外墙采用了饰面铝板、玻璃幕墙等更加现代化的装饰。
“中国文化不是一个单一概念,不同地区有着多元表达。”吴志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香港故宫希望在香港文化中逐渐融入故宫文化的同时,也具有发展的概念,香港的现代文化也可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吴志华说,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近日到香港故宫参观后表示,展览中一些新科技、新表达方式与故宫博物院有很多不同,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连接”还包含着对不同文化对话交流的设想。“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吴志华说,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不单是地区性的,还需要面向世界详细展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希望推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香港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团队也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这让博物馆有望成为推动文化对话交流的新平台。博物馆旁边就是2021年底开幕的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用吴志华的话说,前者让世界看到中国,后者是从中国看世界,可以互相配合。
吴志华说,故宫有着非常丰富、重要的文化资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未来重点还将是故宫文化,但故宫展品比例可能会降低,增加其他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等内容。例如,博物馆未来希望开展一些项目,用历史说明中华文明从来都是通过交流得到发展,而不是通过单边主义或战争去解决矛盾的。
本月14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四周的门票开始在网上公开发售,已卖出超六成。吴志华对记者表示,这显示出香港社会对博物馆有着非常多的期待。“香港市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过去可能没有充分表达出来,缺少一个好的平台,这证明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