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深度】走向深蓝,回首中国海军这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海军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开启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新航程,无论是思想政治建设、实战化训练、装备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海军大抓实战化练兵,加快推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首艘国产航母、055型万吨驱逐舰等主战装备相继入列,为战斗力生成打下坚实基础;新型人才方阵崛起壮大,一批能打胜仗、视野广阔、能力全面的新型舰长、艇长走上强军舞台;从遂行“和谐使命”任务到向汤加运送救援物资,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人民海军已经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力量。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纪念日。党的十八大以来,被誉为“流动国土”的中国海军航迹覆盖六大洲、四大洋,代表了中国形象,备受国际关注,尤其是中国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相继入列、形成战斗力,成为海军十年大发展的最直接“见证者”。
山东舰副舰长: 争取拥有更多航母的“飞行驾照”
4月22日,中国海军发布首部航母主题宣传片《深蓝!深蓝!》,引起外界对中国航母发展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飞行员舰长,国产航母山东舰副舰长徐英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中国海军一定会拥有比今天数量更多的飞行员、航母和舰载机,拥有更强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从而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012年,为挑战最难的飞行项目,徐英从一名普通战斗机飞行员转型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2013年,中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正式组建,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我国第一代舰载机飞行员团队,徐英他们面临的是一个陌生的空白区:没有技术,更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十年过去了,中国航母事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单航母到双航母,从昼间到夜间,从近海到远海,飞行员和舰载机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舰载机飞行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航母航行海区越来越远,每天的飞行架次越来越多。”徐英说,“作为航母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对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充满信心。”
徐英认为,现在中国航母发展已经跨过了最初始的“摸索”阶段,现在是“提高、拓宽、开拓、加速”阶段,也是战斗力加速提升的阶段。他表示,航母编队作战能力的发展分为“能上舰”“能作战”“走出去”三阶段。“着重需要发展的是以航母编队的形式走向更远的海域,出动更多的舰载机架次,不断提升在远海大洋执行任务的能力。”徐英进一步解释,“我们需要到更多的陌生海域、更复杂的天气、海况下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配合的兵力会越来越多,这就是战斗力提升的阶段,无论是飞行员、舰机融合,还是整个航母编队,都面临任务转型,这也是航母编队形成作战能力必须要跨过的一关。”
2021年,徐英走上了海军山东舰副舰长的岗位,岗位变化让徐英对航母和舰载机的感情更深。“原来作为飞行员对航母关注点多集中在飞行条件、保障条件等方面。现在作为副舰长,不仅要关心航行组织保障、舰员和飞行员的生活起居,还要关注装备的工作状态,武器的战术性能和使用,这些工作都让我和航母融合得更深。这样的融合同时又有助于我飞行技能和舰艇操纵技能的提高,因为我知道飞机和飞行员想要什么样的条件,就会努力操纵舰艇创造出这种条件。同时,因为知道航母操纵不仅要考虑甲板风,还要考虑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编队位置等很多因素,所以在空中飞行时会对这些条件的变化有更深的理解和思想上、技术上的预想准备。”
谈及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飞行感受是否有所不同,徐英表示,因为两艘中国航母的性能接近,所以起飞和着舰是一样的。即便设计上有一些细微差别,也不会对飞行员的操纵造成太大的干扰。当然如果在这两艘航母上都飞过,飞行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还是会得到很大增强的,毕竟取得两艘航母的“飞行驾照”,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徐英强调,“未来中国海军一定会拥有更强大的能力和更可靠的手段,能更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作为飞行员,我也希望自己跟随海军步伐,争取拥有更多航母的‘飞行驾照’,积累更多着舰次数和飞行经历,这是飞行员价值和能力的体现。”
辽宁舰一级军士长:从首次放飞时的兴奋到常态化后的平静
一级军士长张乃刚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航空保障部门某区队长,负责操纵止动轮挡。通俗地讲,张乃刚与2012年红遍全国的“航母Style”中,身着黄马甲的起飞助理一样负责歼-15舰载战斗机放飞工作,而且是歼-15放飞前的最后一道关口。
“作为起飞站操作员,我的职责是按下释放按钮,放飞歼-15舰载战斗机。”身着黄色马甲、戴通信头盔和防风镜的张乃刚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日常战位是在航母飞行甲板舷边起飞站。每次舰载机滑跃起飞,在发动机达到最大推力前,止动轮挡要对舰载机进行止动。而当起飞助理给出“航母style”手势,张乃刚则需要按下止动轮挡释放按钮,此刻止动轮挡快速释放,舰载机在轰鸣中滑跃升空。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中国进入航母时代。当年11月23日,张乃刚按下了释放按钮,歼-15首次成功完成了滑跃起飞。他回忆说,当时“心情特别激动,无与伦比的兴奋。”此后的岁月中,成长带来的突破则归于平静。十年间,辽宁舰一步一个脚印成长壮大:攻克夜间起降技术难关,歼-15进行昼夜间空中伙伴加油,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以前的高不可攀,现在日趋平凡、常态化,随着放飞舰载机架次不断增加,数据不断积累,我们保障经验越来越丰富,面对更难更重的任务也没有畏惧感,自信一定能做到。”张乃刚语气平静而坚定。
国家强大的实力以及一次次实战化训练锤炼的能力让中国海军的自信心不断增加。2021年中国海军成立72周年之际,“人民海军”新媒体平台用72张图片展示了人民海军72年的沧桑巨变,其中包括美军“马斯廷”号导弹驱逐舰与中国航母辽宁舰并排航行的照片。张乃刚说他注意到了相关报道,“我们并没有特别惊讶,虽然当时两舰距离很近,但那天我们按计划照常进行训练。舰上工作人员会拍摄制作节目在本舰电视台播出,电视挂在餐厅,大家都停止吃饭去看节目,讨论很热烈。很多在舱内工作的舰员并不了解甲板上的情况,但这样的画面激发了每个人的荣誉感和练兵热情,这是一次最好的教育。”
1994年入伍的张乃刚已经度过了28年军旅生涯,他说过去十年是海军发展最快的十年。“辽宁舰是中国海军的首艘航母,举世瞩目。执行任务时,我们经常能看到055型万吨大驱、075型两栖攻击舰等大型水面舰艇,会感慨海军建设的快速发展,这其中最为自豪的是看到兄弟部队的成长壮大。” 张乃刚谈到兄弟部队时分外亲热,他说的兄弟部队是指国产航母山东舰。“虽然山东舰入列晚,但它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我发自内心地祝福他们走得更远更稳。”张乃刚对山东舰的亲热不仅出于同为航母人的自豪,还因为山东舰的很多舰员都来自辽宁舰。辽宁舰不仅为兄弟单位输送了人才,还进行了装备保障等各方面的培训,因此无愧于“海军建设一颗种子”的称号。
张乃刚无数次畅想过下一个十年中国海军的模样,“我憧憬过,下一个十年如果再有海上阅兵,我们的大型水面舰艇会更多,战机机型会更多,新式装备会更多……海军发展确实很快,会有很多突破,我的想象力不一定能跟得上未来的现实。”
南昌舰舰长: 跨洋越海,现在我们心态非常开放
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南昌舰(舷号101)的列装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战斗舰艇中设计理念最先进、吨位最大的舰艇,标志着中国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南昌舰舰长周明辉大校曾先后在青岛舰、西宁舰等多型舰艇上工作,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十年来中国海军舰艇的跨越性发展,舰艇运用理念也有了巨大改变,尤其是新型舰艇一定要到远海大洋进行尽可能多的磨砺,更有助于后续舰艇战斗力的提升。
2020年1月12日,南昌舰在青岛入列,正式成为中国海军大家庭中的一员。时至今日,南昌舰已数次吸引了公众目光,成为“焦点舰艇”,其背后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周明辉对此一一做了解答。
首先,南昌舰“首秀”引起轰动效应。2019年4月23日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中,南昌舰以驱护舰编队首舰的身份在世人面前亮相。在舰艇家族中,未入列即参加阅兵等重大任务的待遇并不常见。虽然时隔两年多,周明辉的语气里还夹带着兴奋,“能参加阅兵对于全舰官兵来说是非常光荣的,同时我们也有一些顾虑,在入列之前就接受检阅做到做不到?对此,我们做了详尽的评估和周密的安排以及各项风险管控,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但让我们心里有底的是,现在我们国家舰艇建造的工业水平以及生产建造技术的成熟度。加之当时我们已经进行舰艇动力、电力系统的航行试验;同时开展了一些基础性训练,人和装备也磨合了一段时间,可以做到熟练操纵舰艇,这些要素最终确保了任务的完成。”
其次,2021年南昌舰几度突破岛链,赴远海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劳模”。周明辉笑着解释说,这很可能是外界对南昌舰的关注度高,所以觉得南昌舰是最忙碌的舰艇,事实上南昌舰只是人民海军的一个缩影。“对于海军而言,所有的舰艇都很忙,无论是出海强度、任务量、海上部署天数几乎是同样程度。海军舰艇一定要在远海大洋中历练,而不是长时间停留在港口。”
第三,南昌舰的曝光率最高。南昌舰执行重大任务的频次是其他舰艇无法比拟的。2021年,南昌舰参加中俄联合军演以及中俄首次海上联合巡航。周明辉表示,“过去一年南昌舰执行重大任务比较多,这恰恰体现了我们在新型舰艇使用理念的变化。作为055型的首舰,南昌舰不仅是作战平台,也是试验平台,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尽量多的执行多样化的军事任务,去检验和验证舰艇的可靠性,从而不断去发现问题,改善后续舰艇的性能。”
作为舰艇指挥员,周明辉认为十年间中国海军发展是翻天覆地的。首先是舰艇建造周期越来越快,此前有句俗语是“十年造一舰”,现在从公开报道中也能看到,舰艇建造周期在不断缩减,从中反映出我国工业水平、国防建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次,随着新型现代化舰艇的增加,对于舰艇应用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尽可能多地去使用新型舰艇,最大可能暴露问题,为后续舰艇建造提供经验。第三,此前我们会更多强调单舰的性能,比如航速、导弹射程等,现在我们在关注舰艇性能之外,同样关注其是否能融于海军体系发展中,能为体系建设提供多大的支撑和贡献率。
航行在远海上的南昌舰时刻处在世界目光下,也和各国同行经常相遇。比如行至日本海附近,日本自卫队从不缺席,“光环之下”的南昌舰是否会感受到压力呢?周明辉说,“我们舰艇官兵表现得很自信也很镇定,无论是在和外舰进行电台通联,还是在近距离航行中机动占据有利阵位,我们都不逊色于其他舰艇,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舰艇优异的机动性能。”
最近两年周明辉敏锐地感受到了一个细节变化,“现在我们心态非常开放,遇到外军舰艇我们都会使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或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主动和对方进行沟通和互动,及早进行一些情况通报。以前他们非常主动,乐于沟通,但现在好像双方互换了角色,他们变得越来越谨慎。”
今年的南昌舰依旧非常忙碌,在《环球时报》记者联系周明辉采访时,电话连续数天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对于周明辉和舰员来说,在茫茫大海上有一些外人无法体会的惊喜和自豪,足以抵消枯燥和辛苦。“去年我们航行至远海大洋时,遇到了一艘中国商船。当我们在电台中通报说我们是中国海军舰艇时,从话筒里能听到对方船员的兴奋和喜悦。每次我们在海上和中国商船、渔船沟通时,都能切身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底气: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有中国海军。这是最令我们自豪和骄傲的。”
陆战队员: 我们比电影中更强大
一级上士许晓飞是一名解放军海军陆战队员,在他的心中,海军陆战队远比电影《红海行动》中的“蛟龙突击队”更厉害、更强大,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现代化水平都要高于电影情节。
作为海军五大兵种之一的海军陆战队有“陆地猛虎、海上蛟龙、空中雄鹰”的称号,无论是护航编队还是联演联训中都会出现陆战队员的身影。从2012年迄今,许晓飞先后参加过随舰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赴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执勤,中俄海上联演等重大任务。此外他还先后三次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两次赢得“最佳狙击手”称号。
“军营是我最好的人生舞台,成为一名军人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许晓飞很坦诚地说,在跨入军营前自己整天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游戏。21岁大专毕业的许晓飞抱着“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的决定走入军营,而且是最苦最具挑战性的海军陆战队。
时至今日,身怀十八般武艺的许晓飞依旧记得新兵训练时的艰苦。“义务兵两年,我们需要学习操枪、射击、潜水、跳伞、爆破等五六十个课目,每天不是在训练,就是在训练的路上。晚上睡觉从来不踏实,要么是被班长紧急集合哨音的惊醒,要么是被教官扔进瓦斯惊跳起来。”但让许晓飞内心倍感压力并不是苦,而是发现面对课目的一无所知,因为不知道而害怕和恐惧。“来到陆战队后,我发现以前在游泳池里游泳只能叫玩水,我们海训期间一下水就是5000米,而要想成为超级登陆兵底线是1万米,我连续挑战了5年失败了五年,在第六年才达到1万米。”这种自我挑战的胜利感让许晓飞很享受,也乐在其中。现在的许晓飞熟悉20多种武器的操作,最喜欢的是驾驶战车在训练场上飞驰的感觉,最擅长的是狙击射击。
2017年,作为新型作战力量之一,海军陆战队开启了转型加速度。海军陆战队作为全域作战兵种,许晓飞和战友们的训练足迹从水际滩头、大洋孤岛到高寒山地、荒漠戈壁,可以执行从两栖作战到遂行陆海空多领域作战任务,具备全时全域和特种作战能力。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许晓飞和战友们的信念。也因此他们每天训练课目安排得非常紧凑,有些特种课目现在是普训课目,单兵每年要完成几十项乃至近百项课目的训练。
现在许晓飞是一名两栖装甲兵,谈到自己的专业,他表示泛水渗透作战是最具实战化的训练。“这个课目有一定难度,两栖装甲车泛水到军舰,受风浪影响装甲车和军舰在水中摇摆不定,而且军舰的舱门与装甲车宽度相当,这需要考验我们的操作精准能力。”许晓飞还记得在一次红蓝对抗的实战化演训中己方大获全胜的训练。“当时作为红军的我们要在三天内夺取蓝军的阵地,在一个浪高于装甲车、不允许下水的晚上,不仅对方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会采取行动,结果指挥员发布命令,反其道行之,我们两栖作战车顺利登岛,成功夺取阵地。”
在提到《红海行动》电影里的“蛟龙突击队”时,许晓飞表现得肯定又自信:“电影中的蛟龙突击队只描述了陆战队中的一个小集体,实际上我们不仅有突击队,还有装甲兵、防化兵等,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武器现代化水平都要高于电影情节,我们更厉害,更强大。”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