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萍:印度为何三番五次提“净安全提供者”

2021-11-15 04:05 朱翠萍 环球时报

印度国防秘书阿贾伊·库玛上周在参加第三届“果阿海洋会议”时表示,“印度希望海洋邻国要理解印度‘合法的海洋关切’,印度海军将继续发挥人道主义救援减灾中第一响应者和净安全提供者的作用”。8月,印度总理莫迪以视频形式主持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期间,也特别强调了印度作为印度洋“净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和作用。“净安全提供者”是什么,印度为什么三番五次提“净安全提供者”角色?

实际上,“净安全提供者”一词由美国首先使用。在2009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表示,期待印度成为印度洋的“净安全提供者”。很显然,美国寄希望于印度在印度洋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以承担更多安全责任。而且作为“净安全提供者”,首先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国防与军事实力,这必然会刺激印度增加对来自美国的武器进口。

不管美国的战略考量是什么,自此印度不断在多个场合强调“净安全提供者”角色。这是因为“净安全提供者”这一术语与印度的海洋安全观以及印度洋战略目标相辅相成,恰好满足印度寻求承担在印度洋安全责任与领导者角色的强烈愿望,也迎合了印度门罗主义思维下寻求在印度洋安全治理中发挥“中心”作用的心理。

印度的海岸线超过7500公里,拥有1200多个岛屿,印度几乎90%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海上航线进行,这也决定了海洋一直以来都占据印度思想观念和对外战略的核心。印度的战略目标,不仅追求在南亚次大陆的主导地位,而且追求在印度洋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最终目标是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在印度的战略思维之中,印度洋是“印度之洋”,这首先需要其有能力成为印度洋的“净安全提供者”。

虽然印度学界和政界对于“净安全提供者”这一概念的解释是模棱两可的,而且对于印度是否准备好或有能力承担这一责任也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净安全提供者”依然成为印度官方频繁使用的一个词。这反映出新德里希望在整个印度洋发挥主导作用,并具有将其战略影响力扩大到太平洋的愿望。2014年莫迪执政以来,更加频繁地使用“净安全提供者”。2015年,印度修订并发布题为“确保海洋安全: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海洋军事战略。其中,花了一定篇幅阐明了为什么印度希望在其感兴趣的领域成为“净安全提供者”,并在文件中确定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净安全提供者”旨在维持区域内实际的安全状态,应对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威胁、风险以及不断上升的挑战,并具备监控、遏制和反击这些威胁的能力。

作为印度洋最大的军事强国之一,印度为了承担“负责任”的“净安全提供者”角色,近年来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武器装备和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但印度的军事“硬实力”还是远远不能与其“净安全提供者”角色相匹配。即便如此,这也丝毫不影响印度对这一概念的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净安全提供者”也显示出印度在印度洋对中国的排斥。印度不仅不满中国在印度洋的经济活动,而且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印度更是与美国一唱一和,不断渲染所谓“债务陷阱”,试图通过抹黑中国而干扰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投资合作。尤其是,自2017年中国在吉布提建立了一个综合性保障基地以来,印度大肆渲染由此对印度海上利益构成的威胁,并密切关注中国在毛里求斯、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和塞舌尔等岛国的动向,不断加大对这些战略性岛国的投资。

当前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日益凸显。在印度洋,印度真正担忧的应该是美国而不是中国,对印度在印度洋实现地区霸权最直接的威胁是美国以迪戈加西亚等基地为依托的军事存在。但在印度看来,印度的安全取决于印度洋的安全,印度在印度洋面临来自中国方面日益加剧的海上威胁。联合美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不断上升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印度海洋战略的一个主要目标。

目前来看,美国依然掌握印度洋的控制权,印度也将继续排斥中国在印度洋日益上升的影响力,以英法德为主的欧洲大国还将相继在印度洋竞争影响力,引发印度洋战略环境的新变化。(作者是云南财经大学教授、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袁小存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14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