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美国情报界针对中国的三大动向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日前高调宣布,将成立“中国任务中心”,专注于收集有关中国的情报。中情局的此番运作,是为了配合呼应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调整。
第一,加强对华情报工作力度,实行各机构全员联动配合。伯恩斯表示,“中国任务中心”的工作范围将涉及情报机构的每一个角落。鉴于中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的深度缠斗,以及它的全球影响力,与冷战时期的苏联相比,中国是一个更强大和复杂的竞争对手。伯恩斯决定每周都与“中国任务中心”的负责人召开例会,以制定统一的情报战略。
近年来,美国政府相继成立多个针对中国的特别工作小组。今年2月,五角大楼成立“中国工作组”;去年7月,时任美国国土安全部代理部长沃尔夫也牵头成立“中国工作组”;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中国行动计划”与中情局的“中国任务中心”更是高度契合,一个针对境内涉华人才项目,一个针对境外中国情报,二者的背景和目标都将高科技作为手段或依托。去年12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表示,在截至今年9月30日的联邦财政年度中,美国情报机构将与中国相关的支出增加了近20%。可以预见,中情局将继续打着“中国威胁论”的旗号,在世界各国以更强大的人员力量、资源投入和联动配合,加强其对抗中国的情报工作力度。
第二,重点关注新兴科技,提高对华谍报技术能力。中情局此次重组的另一个新中心是“跨国与技术任务中心”,专注于新技术和全球性问题。它的任务之一就是识别新兴技术,帮助中情局收集情报和对付他国特工。用中情局的行话来说,谍报技术是指间谍用来躲避敌对间谍、寻找新情报来源并与线人安全通信的技能。中情局高级官员表示,“技术的进步使得在中国收集情报变得非常困难。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和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面部识别软件,导致在中国躲避监测尤其具有挑战性”。
相关报道称,尽管中情局在研发监视对手的技术方面一直表现出色,但商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逐渐处于劣势。如今通过互联网搜索,竞争对手的情报机构有可能识别出中情局的职员,并发现他们可能试图招募哪些人作为间谍。据知情人士透露,大约10年前,有国家侵入美国中情局的秘密通信系统,成功识别并围捕了潜伏在自己国家的特工。自那以后,中情局一直试图重建情报网络,但中国的追踪技术和通信能力严重阻滞了他们的企图。中情局认为,它的对华情报技术能力已不足以匹配应对“中国威胁”的需求,必须迅速更新和改进谍报技术,并为此设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员项目,允许私营企业的专家在该机构工作1到2年。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情报界保密程度最高的单位——美国国家侦察局(NRO)负责人克里斯·斯克里斯10月7日在2021年地理空间情报研讨会上指出,美国情报界正在测试和部署所有规格的卫星星座,以满足其天基情报能力、多样性收集及弹性任务的需要,提升美国情报界的任务能力和覆盖面,聚焦于下一代关键技术。
第三,调整情报工作重心,转移目标布局。从伯恩斯的前任开始,中情局设立的战时情报基地开始减少。在渗透和摧毁恐怖主义网络主导情报工作20年后,中情局现在开始将重点转向所谓的靶向目标,主要是中国,还包括俄罗斯、伊朗和朝鲜。这一变化反映了拜登政府国家安全团队的总体政策,也得到国会和两党的支持,他们均认为情报机构需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中国方向。前国务卿蓬佩奥在任时创建的朝鲜和伊朗的任务中心将被重新纳入以中东和东亚为重点的区域中心。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将中情局针对中国的动向比作007的冷战剧本,认为这种沉浸式地自编自导、假戏真做应该交由好莱坞去做,希望双方达成的避免误解误判和冲突、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尽快重回健康稳定发展正轨的重要共识,能够切实得到遵守和执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任务中心”的设立必将伴随着美国中情局和其他情报机构的一系列具体行动,未来两国情报机构交锋的频率和强度很可能会不断攀升,进而影响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和中美关系的变化走向。我国须密切关注该中心的动向、充分研判,对即将面临的风险挑战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预案。并且,加强重点机构和人员的防间、保密和反渗透工作,特别需要注重加强情报技术的开发应用和部署提高,并相应加大情报工作的资源投入,以变应变,不断提升情报体系各个方向和领域的协同工作能力。(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