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生态之都,垃圾能换食品

2021-01-25 09:29 吴 杰 张远南 环球时报

居民以垃圾换食物。

【环球时报驻巴西特派记者 吴 杰 张远南】库里蒂巴,对普通人而言,或许是个挺陌生的城市,但是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却大名鼎鼎。巴西东南部的这座城市,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综合打造生态城市,被誉为巴西“生态之都”,库里蒂巴曾被联合国评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城市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库里提巴就成为巴西垃圾分类的先驱,30年前就率先开始用垃圾换食品。此外这也是一个人均绿地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城市,还因为首创快速公交而闻名世界。

收垃圾,送食物

库里蒂巴市郊,两辆绿色卡车一前一后,不少当地居民或推着小车,或拎着大包小包排起队。这是该市“绿色交换计划”的现场。每两周,在全市超过100个地点,都有两辆这样的卡车,前车收垃圾,后车送食物。收入低于3倍最低工资的居民可将收集的可回收垃圾在这里换成水果和蔬菜。每4公斤可回收垃圾或者2公升的厨余油可换1公斤水果和蔬菜。

73岁的马里奥开着一辆破旧的小车,车上装满空啤酒瓶。工作人员把装有啤酒瓶的袋子称重后搬上了第一辆卡车,马里奥拿着写有垃圾重量的票据到另一辆车上换取食品。他对记者说:“我来自附近的平民区,原本啤酒瓶之类的垃圾我们直接就扔了,自从知道能换食物,我们都把这类垃圾收集起来。”

卡门的家就在附近,她向记者展示小推车里交换得来的土豆等蔬菜,自豪地说:“从这个项目一开始我便积极参与,几乎一次也没有落下,算起来有30年了,可以说我们的孙子们就是吃‘绿色交换计划’得到的食物长大的。非常感谢市政府,这个计划充满智慧。”

库里蒂巴公共清洁部门主任埃德尔西奥·马克斯告诉记者,除了鼓励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绿色交换计划”还旨在提高低收入群体食品的质量,也为当地过剩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地点大多在居民收入偏低的区域,为附近民众提供了便利。”根据市政厅的统计,目前平均每个月有5000名居民参与到该计划中,可收集290吨可回收垃圾,每月交换的食物总量达80吨。

培训拾荒者

库里蒂巴市内很多区域都有专门放置垃圾的地方。市政清洁部门回收垃圾时间也有讲究,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每周分别有固定的日期和时段,根据统计历史垃圾量,或每天,或一周两至三次收集。所以在同一时间段,一条街的不同垃圾存放点里,垃圾类型实现了统一。显然,库里蒂巴市民已经养成了将有机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放入不同袋子的习惯。

马克斯对记者表示:“库里蒂巴这些项目深入人心,很重要一点在于初期全方位的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当时为此谱写的音乐口号甚至传唱至今,现在人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但是我们还在对新一代进行教育,让他们保持这个观念,这也会对父母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几十年来,库里蒂巴才能保持这么清洁。”

这里的拾荒者也是垃圾换食品的受益者。近年来,库里蒂巴市政府为城市里的拾荒者提供了近40个大棚厂房,将“垃圾不是垃圾”以及“绿色交换计划”收集的可回收垃圾运送到这里进行分拣,最后出售给垃圾处理公司。通过这一项目,拾荒者的收入普遍实现翻番。

在位于库里蒂巴南郊的一间大棚厂房,负责人桑德拉告诉记者:“市政府给我提供了挡风遮雨的场所。以前捡拾的垃圾只能带回家攒起来,堆积如山而且非常难闻,现在再也不会有这个烦恼了。”据了解,市政府派技术人员,对拾荒者进行培训,教他们学会使用垃圾压缩工具,桑德拉说:“因为要制作表格统计纸张、纸壳、瓶子的重量,我们甚至学会了电脑。感谢这个项目,不是仅仅提供一个场所,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技能。”

绿色城市绿色公交

在当地原住民语言中,库里蒂巴的意思就是长满松树的地方。这里公园数量众多,目前城市道路两旁有近32万棵树,该市人均绿化面积约60平方米,是巴西绿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2019年9月,库里蒂巴市政府发起“种植10万棵树”挑战,号召市民在一年内种植10万棵树。

此外,作为世界快速公交的首创地,这里大运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公交模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上世纪70年代,当不少城市兴建地铁或者轻轨网络时,库里蒂巴选择了成本远小于二者的快速公交。公交专用道应运而生。在库里蒂巴,超过300个圆筒形公交车站成为该市靓丽的风景线。

责编:吴丽文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775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