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解密中国方队如何在疫情下完成红场阅兵

2020-07-31 05:57 郭媛丹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郭媛丹】7月29日,中央军委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等三个单位记一等功,其中解放军仪仗大队上月赴俄罗斯参加红场阅兵,时值新冠病毒疫情全球肆虐,这支部队顶着压力,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圆满完成任务归来。

时隔5年之后,6月24日,解放军仪仗大队(以下简称仪仗大队)再度亮相莫斯科红场,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红场阅兵。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本该于5月9日举行的这场纪念活动被延后了一个多月。对于仪仗大队的105名官兵而言,这是一次注定要参加的活动,因为这不仅是为了纪念历史上中俄的并肩合作,更体现出当下中俄的携手前行。近日,《环球时报》对仪仗大队受阅官兵进行专访,通过亲历者的描述展示他们在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情形下如何完成“出场即震撼,亮相即精彩”和全体人员零感染的双重目标。

奉命出征

从仪仗大队首次成建制跨出国门到今年已整整十年。2010年9月,由36名仪仗队员组成的仪仗方队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当时媒体将这次亮相形容为“惊艳”。庆典结束后,墨西哥一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仪仗大队列队行进的大幅照片,称赞在16个受邀方队中中国仪仗队是最受欢迎的外国仪仗队。

随着中国军队对外开放步伐的加速,仪仗大队也越来越多走出国门,近些年,陆续参加了委内瑞拉、意大利、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组织的大型纪念活动,并因为纪律严明、动作整齐划一、军姿威武雄壮而赢得“中国名片”的美誉。

2019年年底,俄罗斯宣布要在2020年5月9日举办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庆祝活动,红场阅兵是其中的重头戏。仪仗大队大队长韩捷对《环球时报》表示,在接到正式命令前,就判断出仪仗大队代表中国再次赴俄罗斯参加红场阅兵的可能性非常大。

韩捷的判断源于中俄关系蒸蒸日上的发展和三军仪仗队扎实过硬的训练。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 ,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式迈入“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前的2015年5月9日,仪仗大队首次亮相红场阅兵,受阅队员102名,是所有受阅方队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方队,压轴出场获得满堂彩。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称中国方阵“给人印象非常深刻,训练水平非常高”。 

果不其然,上级很快下达正式命令。春节刚过,仪仗大队就开始挑选抽组人员、进行基本动作强化训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外交无小事,大批人员赴海外执行任务,背后的准备和保障工作事无巨细,比如要办理出国护照、武器出关和人员边检等手续。另一方面,受阅队员则要从难从严展开训练,力求达到精益求精。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暴发,这一次,摆在仪仗大队面前的挑战不仅要以“力求最好、争当一流”的目标完成阅兵任务,还要确保全体出国人员“零感染”,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俄罗斯确诊人数呈现逐渐攀升之势,而中国的疫情已得到控制,对仪仗大队受阅官兵而言,是一次“逆行”。

张天龙是此次红场阅兵方队旗手,也是为数不多第二次赴俄罗斯参加阅兵的队员之一,他表示,“接到任务的时候,没有一个队员因为疫情而退缩,相反大家认为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下,无论是准备工作还是训练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虽然防疫工作很繁琐,很复杂,但我们有信心能圆满完成任务。”

然而,身经百战的仪仗大队此次需要面对的考验远不止这些。4月16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因新冠疫情俄将推迟原定于5月9日举办的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阅兵式,仪仗大队的训练准备工作也随即按下暂定键。

不打无准备之仗

5月26日,普京宣布6月24日举行红场阅兵,仪仗大队的训练也重新启动。“之前抽组队员已有其它任务要执行,因此不得不重新挑选队员,新队员占比约20%。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官兵走出国门,增长阅历和见识,积累国外执行任务的经验,105名参阅官兵中只有4人参加过2015年红场阅兵,成员平均年龄在20-21岁之间。”仪仗三队队长韩丽丽是此次任务方队的教练员,他回忆说,与此前历次执行赴外任务不同,此次新队员比较多,时间紧,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训练强度,每天训练达到十个小时。

虽然队员年龄小,但能入选方队的都是日常军事训练素质过硬、训练积分靠前、表现突出的优秀队员。白路旭是重新抽组的队员,摆在他面前的挑战是,在国内训练正步步幅是75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是110-116步;而俄罗斯队列行进步幅是80厘米,每分钟是120步。作为训练有素的专业队员,每步迈出去都是75厘米,已经形成肌肉记忆,在短时间内做出调整,并且达到毫米不差是有难度的,越是高手对细微变化越敏感。白路旭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训练,除了每天十小时的规定训练时间外,休息时间还要自己加练。”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相都是在不断重复中和付出中收获喝彩。

除了动作程序,环境、场地和口令都是陌生的,与国内阅兵平滑的水泥地不同,莫斯科的红场地面凹凸不平。韩丽丽介绍,为此,仪仗大队专门在训练场地上铺设了碎瓷砖,让队员们掌握平衡身体重心的方法,确保队列稳固。此时,队员们脚上穿着的是新换发的马靴,崭新的鞋面最有型,同时也最磨脚,在碎瓷砖上练习踢正步的队员没有脚上不起泡的。新马靴与脚相互适应需要经过一两个星期的磨合,才会逐渐达到最舒服的状态,这也恰是红场阅兵举行的时候。

如果说以分秒不差的步伐,军姿雄伟地走过红场对于经验丰富的队员而言是有底气有信心的话,那么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蔓延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赴俄罗斯执行任务受阅官兵无论是在乘机乘车、住宿餐饮、日常生活还是训练演练、对外交往中都会与外方人员以及他国参阅官兵发生交集,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因此仪仗大队在疫情防控方面制订了防疫措施,做了多种紧急预案,要确保做到受阅官兵“零感染”。韩捷介绍,首先俄罗斯的防疫工作做了充分准备,为每个参阅国家和个人都配备了口罩、手套和消毒水,实施全封闭管理。此外,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体温,并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和血清检测。其次,仪仗队制定了9个方面18种情况的紧急预案,确保发生意外情况后能有效防范和应对。

仪仗大队防疫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可以从合练期间的细节体现出来。6月13日仪仗大队抵达俄罗斯后至正式阅兵前先后有4次合练,官兵们需要凌晨3点起床,总耗时12个小时以上,在这期间全程戴护目镜、口罩和胶皮手套,只去一趟卫生间,只吃一顿干粮。“每次出发前我们都会喷上干扰素,结束后用酒精进行消毒,使用淡盐水漱口。” 韩捷说。

正是在这样全方位的防控措施下,6月26日结束任务回国的仪仗大队队员在经过14天的集中隔离后实现“零感染”目标。

任务圆满完成

6月24日,仪仗大队受阅官兵在世界各地无数目光的注视下,军姿挺拔,铿锵有力地通过阅兵场,短短20秒的正步走展示出中国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中国大国形象。韩捷认为,此次阅兵活动发生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是在没有硝烟的“防疫战场”上,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7月8日,中俄两国领导人在电话沟通中,普京点名仪仗大队,他说,“俄中均珍视本国主权安全,始终坚定相互支持,无论是在疫情艰难时刻相互伸出援助之手,还是不久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赴俄参加红场阅兵式,均再次印证了这点。”

如同2015年,仪仗大队此次红场阅兵也用中文和俄文唱响了《喀秋莎》,这是一首在中俄两国都脍炙人口的歌曲,中俄两国人民都很熟悉。韩捷介绍,这首歌表达了中俄两国两军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我们这次阅兵是为友谊而来、为和平而来。

这种友谊不仅体现在中俄之间,还体现在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之间。张天龙回忆,一名哈萨克斯坦的受阅队员主动过来打招呼,虽然语言不通,但沟通得很不错。“他的衣服上佩戴着一枚2015年来中国参加9·3阅兵的纪念章,而且在手机里保留了当时拍的照片。祖国的荣誉对所有军人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祖国利益和荣誉都是放在首位的,但这并不代表军人不向往和平,而希望发生战争。阅兵结束后各国受阅队员都相互沟通,互赠小礼物,拍照留念,这恰恰说明大家都热爱和平。”

不仅如此,每次赴海外执行任务既是一次解放军形象的大展示,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解放军素来以纪律严明闻名世界,每次在世界舞台亮相也就成了一次中国军人形象大展示,官兵力求要做到“走一路红一线,走一地红一片”。张天龙介绍,在俄罗斯期间,“我们做到每天第一个出操训练,最后一个收操休息。合练期间需要乘车外出,下车的时候要把车上所有的垃圾打包带走,清理干净;在食堂吃饭,每个人都要坚持光盘,并且把座位上收拾的干干净净。”

仪仗三队八中队副中队长石斌先后赴墨西哥、韩国等执行过任务,每次在海外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夜间合练的时候听到路边有中国留学生高喊祖国万岁、中国万岁时,内心特别激动。”

士官刘启明是第一次出国执行任务,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塞尔维亚方队领队在训练现场向中国国旗驻足敬礼,交流中多次给予中国方队赞誉。而且在等待分列式期间很多外国方队队员都走过来希望和我们合影,“只有祖国强大了才会赢得外界认可”。

责编:郭晓鹏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539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