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中国在澜沧江修建的梯级水库有效缓解湄公河流域旱情

2020-07-15 06:41 李司坤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 记者 李司坤】7月14日晚,由清华大学跨境河流水与生态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联合完成的报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特征及水库调控对径流的影响》正式发布,该报告以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为研究区域,结合长期历史资料,对该流域的干旱特征以及水库调控对缓解干旱的作用进行了评价。报告结论指出,我国在澜沧江修建的梯级水库的蓄水补充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湄公河流域的干旱。

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上下游治理问题,来自境外官方及非政府组织对我国作出的不实指控时有发生。今年4月,《美国之音》就援引一份来自境外机构的研究报告称,中国在澜沧江“筑坝拦水”的做法严重加剧了下游国家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旱情。该研究报告根据一个基于表面湿度指数的模型,称自从2012年以来,中国在澜沧江上修建的多座大坝使得河流的自然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

但7月14日发布的这份报告以更加先进的指标、模型,及更为详实的数据对上述指控做出了有力的反驳。相比该境外机构发布的报告中所运用的表面湿度指数模型,《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特征及水库调控对径流的影响》这一报告在干旱分析过程中采用了标准降水蒸腾指数(SPEI)以及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这两个气象干旱指数,而在径流成分分析中运用了国际先进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技术。该报告通过对泰国清盛水文观测站在2001-2019年的月平均径流量的自然(模拟)和观测状态曲线进行对比,证实了我国在澜沧江上修建的小湾水坝投入运行后,有效地减少了湄公河雨季的河流径流量,同时在旱季又起到了补充湄公河径流量的效果。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旱特征及水库调控对径流的影响》报告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澜沧江梯级水库“雨季蓄洪、旱季放水”的功能有效增加了湄公河旱季流量。考虑到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用水需求高峰发生在旱季,且旱季干旱所占的比例要高于雨季,澜沧江梯级水库的蓄水补充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湄公河流域的干旱。

报告在结尾处提出建议称,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干旱具有显著的时空非同步特征。建议沿岸国家加强对上下游、主支流水库联合运营的相关研究,充分利用好这些水库,为整个流域的利益提供技术支持。

报告指出,采取联合行动缓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严重的跨界干旱问题至关重要。“对干旱特征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的科学理解,是建立共识和信任的第一步。”报告说道。

责编:赵建东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5868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