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门体味浓浓中华风
【环球时报赴澳门特派记者 白云怡】在很多人眼中,澳门大抵是一座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现代化城市,大三巴、亲吻巷等葡萄牙殖民时代的建筑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西方风情。然而,只要你深入到澳门的小街小巷,很快就会发现,在现代与西洋的包装下,澳门这杯“鸡尾酒”的“基酒”依然是浓浓的中华传统文化。
澳门的历史老城区极小,但中华土著民间信仰场所却很多,南粤本土的妈祖阁、哪吒庙、女娲庙庞杂却又和谐地并立在这块小小的土地上,不少“神”甚至共处一殿,共享众生的香火。有人说,加上天主教和基督教,澳门也可算得上是“庙堂遍地,神佛满天”了。
在澳门民间信仰的神祗中,金花娘娘是最重要的神之一。金花娘娘是民间传说中保护儿童之神。澳门奉祀金花娘娘庙宇有莲峰庙、包公庙、灵医庙、吕祖仙院、莲溪庙、观音古庙、雀仔园福德祠、路环金花庙等。据说,在澳门,仅金花娘娘的塑像就超过80余尊。至于其他民间信仰,在澳门,管水的还有水神“三婆”,管海上情况的有海神“洪圣大王”,还有负责为河海船员渔民测报天气和治病救危的,那是神仙“谭公”,很多神仙都是岭南文化的体现。
此外,澳门也有很多明显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遗迹,比如对关帝、北帝、康公真君、包公、药王、痘母、吕祖、哪吒、女娲、鲁班等神或人的信仰。就在葡萄牙风格的大三巴对面,矗立的便是一座女娲庙,直到现在还香火不断,对游人来说,观感着实奇妙。
据介绍,这些中原地区尊奉的神祗随着历史上人口的不断南迁,先传入岭南,再由岭南传入澳门。或许正因为如此,澳门不仅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昵称“东方的拉斯维加斯”,还有另外一个许多国人不熟悉的外号:“东方的民俗博物馆”。
在日常生活中,澳门对中华习俗也有很高的保存度,有时甚至感觉比内地还要多。比如,澳门人不仅过春节,过中秋,甚至连冬至都是法定公休假之一。每年春节,各种庆祝活动在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而从除夕晚上到初一的凌晨,澳门人更是大批涌向妈祖阁,为来年祈求平安幸福。每年端午时,澳门也经常举行龙舟比赛。
在澳门,年轻人庆祝的情人节更是有三个之多:除了2月14日西方情人节,澳门也要隆重庆祝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和七夕节,无论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含蓄而美好的意境都已深深刻在澳门人心中。
再比如,澳门人过日子还习惯在门前立一个小小的土地神牌位,每日敬供,香火不断;开张或举行庆典时,商家要舞龙舞狮,祈求保佑;新船下海,还要燃放鞭炮,以求得平安。结婚时,澳门很多家庭在结婚仪式上都采用中西并举的方式:先穿传统的中式裙褂拜天地祖先和父母长辈,然后再穿着西装和婚纱,到教堂行礼。
澳门的中华文化“基底”或许与其历史有关。不同于香港,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门的400年间,澳门始终都是一个以华人和华语为主的社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在广东省管辖之下,还得向国家缴税纳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文化虽然传入澳门,却始终没有登堂入室占据统治地位,甚至仅停留在表层,而真正支配澳门人思维和观念的,始终是崇尚忠孝礼仪的中华文化。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