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500年前编钟“演奏”流行乐 网友神剪辑受热捧

2019-06-13 07:20 北京青年报

一名身着考古服装的工作人员戴着白手套,手里拿着小木槌,敲击着悬挂起来的6件文物编钟,通过剪辑,这些声音组合成了各种流行音乐。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些编钟的声音来源是考古人员为山西出土的一套编钟测音时拍摄的视频。

出土编钟距今2500年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最早发布考古人员测音视频的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官方微博,视频中工作人员用编钟演奏的是中国传统民乐《茉莉花》。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介绍,编钟出土于山西襄汾县陶寺北墓地中,距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

据山西当地媒体报道,出土这组编钟的古墓是一座大型积石墓,出土的一套编钟是该墓葬出土的重大发现,其中一件甬钟上的铭文达177字,记录了该编钟与卫国有关的历史。

视频播放量超70万次

一名网友利用考古人员的测音视频制作了《用2500年前的编钟敲出一曲极乐净土》的音乐视频,该网友表示,用编钟的声音制作流行音乐视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调音,“在这方面我也做的不是很好。踩节奏把素材剪进去并不难,只是比较枯燥。全程制作出来花了大约八九个小时。”

“能受到网友热捧是我制作时完全没有想到的,看到我的作品能有这么高的热度,也是很激动的,同时也能看出网友们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该网友表示。截至北青报记者发稿时,《用2500年前的编钟敲出一曲极乐净土》播放量超过70万次。

6件编钟共12个音

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王清雷教授长期从事音乐考古工作,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3月,为了配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申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他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京燕队长的邀请,为陶寺北墓地出土的乐器做资料采录与指导工作,并对几套编钟做了测音工作。其中,3011号墓出土的编钟音高准确,音色优美。出于音乐考古研究的需要,他用3011号墓出土的部分编钟试奏了一曲《茉莉花》,后被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官方微博“考古汇”公布于众。

“没想到编钟的演奏视频被网友们加以再创作,奏出一首首电子音乐。”王清雷介绍,陶寺北墓地出土的编钟很多,经考察所有编钟后确定,选用其中的6件编钟,包括3件编甬钟和3件编镈试奏了《茉莉花》,这6件编钟都是“一钟双音”,也就是分别敲击每一件编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均可以发出一个音高明确的乐音,6件编钟一共是12个音。

王清雷说,敲钟用的钟槌是订制的木制钟槌,这些措施都能保证测音和试奏不会对文物构成损伤。

“再创作”是有意义的尝试

“我觉得网友们的‘再创作’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所谓‘古为今用’嘛。当今的电子音乐创作非常繁荣,采录古代编钟的原声作为音源,通过广大网友的创作,赋予在博物馆展厅中不能演奏的古代编钟以新的生命,让这些2500多年前的编钟原声能够有更多的演绎,我非常欢迎网友们继续去用这些古老的钟声创作,展示中国古代的青铜音乐文化,让古代的乐器为今天的广大人民群众所用,激发人们对文物、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王清雷说。

文/本报记者 屈畅

责编:刘艳君
阅读数(315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