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公众演讲教学开创新模式

2019-10-09 14:27 环球网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日趋深入,特别是最近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强调加强大学生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推进,用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研讨、答辩、报告、演讲的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演讲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将信息准确的传递给公众、可以影响听众、发展人际关系,具有潜在的领导素质,因而也受到就业市场的青睐。

然而此课程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演讲课程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课程规划模式,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大部分英语公众课程的教学目标仅限于语言技能训练,缺少对交际学和传播学范畴的教学内容和指导,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这种单一局面、单一模式的培养难以胜任复杂语境的要求:即学生不善于以英语为工具, 在不同语境, 尤其是正式场合, 从容交流信息、阐述思想,学生在继续学习、社会交往和岗位实践时仍旧存在开口困难、言之无物、言之无味等交流障碍。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陈曦具有丰富的英语公众演讲教学研究经验,她曾多次指导中国农大学生在国内各级别演讲、辩论和综合英语赛事中竞赛中屡获殊荣。其中由两名选手组成的农大辩论队获得了“辩论国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三等奖;多人获得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多人获得素有 “演讲国赛”之称的“CCTV”杯和“二十一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北京赛区的一、二等奖;另外还有更多的学生入围了北京市大学生演讲比赛和北京市研究生演讲比赛并获得优秀奖。陈曦带出的这些获奖学生大多能凭借公众演讲能力在校园和职场中受到瞩目,有的已成为大学教授、博士后研究员、高级投资人等。

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陈曦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英语公众演讲课与英语基础课互动”的教学思路,即怎样在大学英语教学框架下最大化发挥英语演讲教学的作用。她从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当前我国高校英语公众演讲课的发展概况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演讲教学要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的框架下,通过口语课中融入演讲教学的板块、写作课中加强逻辑思维训练、选拔尖子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和以赛带教的四种方式来最大化的发挥英语公众演讲教学的效果,进而构建高校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陈曦认为,大学英语公众演讲教学中存在的英语演讲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演讲教学走不出“英语口语”课的模式,对演讲教学的定位为高级口语课,教学中更关注话题广泛性、用词丰富性、表达流畅性和交流互动性,而对于语篇逻辑、内容深度与复杂程度、观点鲜明度以及对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方面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造成演讲教学收效不大,学生的演讲能力培养不足。在研究中陈曦发现,口语课中讲授公众演讲基础这一模块对学生的语篇结构、语篇逻辑、支撑性论据、修辞运用和舞台展示等各方面的提高都较一般口语课更显著,因此提出利用英语演讲教学的优势,在中高级口语课中加入公众演讲的内容对教学大有裨益。比如,在演讲模块中,针对开篇的方法,陈曦介绍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听众的注意,此外还可以运用例子,故事或名人名言。关于修辞,更是一般英语口语课鲜有涉及的内容,陈曦在演讲中模块中介绍了英文演讲常用的六种修辞方法,强调修辞是好的公众演讲所必备的。仅仅这两个关于公众演讲的知识点,学生通过练习就能在看到立竿见影的好效果,让自身的口语篇章水平更上一层楼。

英文写作能力是演讲能力的基础之一,但目前写作教学中缺乏对写作训练的重视,当前大学生的英文写作普遍存在不知所云的情况,写作教学关注的重点总是放在语法、用词和句式等语言层面,而往往忽视对英文写作结构、内容和逻辑的指导,致使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提高英文写作就是多背单词,多背例句,尽可能地堆砌华丽复杂的语言。针对此问题,陈曦副教授首次提出在写作课中加强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写作课的逻辑思维训练也是演讲教学的任务。写作课上,从分析优秀的演讲稿为起点,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结构、观点和思维发展,而后布置题目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完成后将自己的演讲稿与前者进行比较,最后再进行修改。该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的深度在反复思考和练习中得到提高,令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产生质的飞跃。第八届21世界杯全国英语演讲赛全国总冠军的定题演讲A Scene to Remember是陈曦授课的优秀演讲稿之一,她把重点放在演讲稿的两个突出特点上。一是主题的突出性,作者在阐述环保问题的演讲中,四次把读者/听众带到了《迷雾森林十八年》这部电影的场景中,将论证和画面巧妙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第二个突出特点是论据的有力支撑性,针对此篇演讲中论据陈曦逐一为学生进行分析,引出学生对强论据和弱论据的讨论,让学生对于如何选择最佳论据有了清晰的理解,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陈曦教授这样的逻辑训练方法正是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所欠缺的。

针对具备一定演讲基础和潜质的学生提出尖子班的模式,选拔出具有培养潜质的好苗子,单独开班,在业余时间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在大学英语课上,由于课堂人数多、课程内容挑战性不高的问题,通过此培养模式,学校培养出了众多种子选手,具有大批能力强的后备选手,参加大赛前教师进行指导的难度也降低很多,并提出以赛代教的观点,针对重大赛事应该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长期的一对一备赛辅导,与选手在多月的指导和准备过程中共同努力,更容易赛出好成绩。21世界杯获奖选手杨天天说:“演讲训练的日子辛苦难忘,我很享受和陈老师起备赛每天进步的过程,演讲让我更自信更优秀。”外研社杯辩论赛获奖选手邵宇新说:“接触了英语辩论我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是我在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最大收获。”不难看出,对于尖子学生的专门培养为我国大学英语创新教学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2008年,陈曦作为负责人开创了中国农大演讲辩论班的第二课堂教学,10多年来,95%入选该班的学生学习时间持续一年以上。老师每周授课一次,交替进行演讲和辩论教学,此外还包括参加非正式赛和比赛观摩等实践学习形式。该班成立以来,其成员包揽了历年中国农大英语演讲和辩论赛的第一名,从而代表学校参加更高级别比赛。每年,超过50%的班成员在省市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培养了大批名副其实的的尖子。在省市或国家级比赛的备赛阶段,选手要跟随指导老师进行一对一地准备,师生努力的主要方向是思维能力、素材整合和演讲表现力。例如,与准备定题演讲的常规方法不同的是,陈曦从不让学生一看到演讲题目就着手写作。针对一篇定题演讲她往往和选手要花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反复查阅、讨论、推敲每个论据,才能最终确定提纲动笔写初稿,只有经过这个打磨的过程选手才能对题目产生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做到观点鲜明不雷同,用最强论据支撑观点,开阔思维以更好地应对现场比赛的提问环节。

陈曦教授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大学英语公众演讲教学中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质量堪忧等一系列教育问题的现实情况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手段,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能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开放的社会交际环境的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与借鉴作用。作为外语教学改革新课题,“英语公众演讲课与英语基础课互动”的教学模式研究,满足了国家对我国学生英语水平的扎实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保证了有关行业对高知识、高技术人员英语水平的需要。(白义俊)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121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