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er创始人:我的小公司 为何吸引世界500强高管加入?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之颖】那天,我走入北京四季酒店里一家茶馆,昏黄灯光下,见到了Ember公司一组人。我知道今天要采访的是一位美国创业家。那时我还不知道,他的发明,有可能成为数十亿美元估值的企业。至少他是这样计划的。
在我眼前,是一位看起来平静温和的美国人,他打开了纸盒,拿出一只苹果般风格般的白陶瓷杯,请我将茶斟入杯中。
Ember创始人兼CEO Clay Alexander打开手机应用,向我演示如何在app里设定温度。“我比较喜欢的水温是57度。当你把热茶倒入,呼吸灯停止闪烁时,表示水温降至你需要的温度了。app里还有一个计时器,可以设定茶叶浸入水中的时间。”
这个精致的“智能温控杯”,灵感来自于一天早晨,期待悠闲早餐的Clay Alexander,发现盘里炒蛋很快地冷却,热气蒸腾的时间不过5分钟。
“如果我的餐具有保温功能,是不是就能享受一顿优雅的早餐,还不用担心咖啡凉掉?” 这天早晨,Ember温控餐具的想法开始诞生。
2009年,Clay Alexander发明了智能温控杯的原形产品。2016年,第一款Ember旅行杯与星巴克合作推出,8天之内在全美售罄。
作为智能温控杯的发明者,这不是Clay Alexander第一个发明,也不是他第一次创业。他曾经发明的LED灯专利,还被通用电器所收购。他是一位十足的“科技创客”。
谈到第一次创业,23岁时,Clay Alexander就成立了灯光设计公司Radiance,该公司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灯光设计,包括美国环球影城、21世纪福克斯等各种灯光场景。直到现在,他仍是该公司的CEO。
“实际上谈到创业,我心中一直有这种‘创业之痒’,用英文来说,就好像有一个小虫子在你心里爬,不停地想去做一点事情。”Clay Alexander笑着说。
创业之初的挑战
身为一位连续创业家,Clay Alexander告诉环球网记者,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必须要招募最出色的人才。Ember公司现在员工60多人,而去年仅有20多人,但Ember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均来自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实验室。与此同时,该公司的高管则来自全球知名企业。
“创业初期是很艰难的,不像现在拥有很多资源,”Clay Alexander说,“我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我一个小公司的创始人,坐到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面前,要说服他加入我的团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是什么打动世界500强的高管们加入Ember?
“我尝试向他们描述未来愿景,”Clay Alexander称,2009年产品完成时,他已经意识到,这会是一个颠覆全球饮食习惯的产品。
“最初是杯子,接着可能是奶瓶,碟子,最后几乎所有的厨房产品都有机会被革新,让人在最适宜的温度享用饮品和美食。我希望通过Ember的理念,改变全世界的饮食方法。他们会知道,原来食物和饮品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很不一样。”
Ember还希望能够将温控技术应用到精准温控的冰箱和冷链,这对于储存某些特定的药物具有重大意义。
Ember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一个全球家庭用品品牌。“我认为Ember以后会发展成为数十亿美元估值的国际大型企业。”Clay Alexander笃定地说。
这些高管确实被说服了,他们加入Ember团队。
Clay Alexander坦言,在面试过程中,有些高管能体会Ember未来的潜力和愿景,但也有些人体会不到。对他而言,他要找到能和他站在一条船上,发现这些产品未来优势的伙伴。而光是寻找合适的管理者助其在全球范围进行扩张,Ember就花了数年进行面试。
“我凭借一己之力,不可能运营这么大的公司,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和弱点。所以我们尝试在各领域寻求最优秀的员工,这些员工会帮助Ember成功。”Clay Alexander称。
打造一个爆款产品
2009年,智能温控杯的原形已经完成。但其后五年,Ember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外型设计、提升温控技术、优化系统。单单升级软件系统,就耗时两年半的时间。
Emebr在打造产品时,外型设计至关重要,然后我们会再将温控技术加入其中,让技术支撑艺术设计,以设计为主导,这是Ember的产品理念。
“你刚刚体验到,一旦点击底下按钮开机后,即进入全自动化运行,无论喝咖啡或品茶,都能自动进行温度控制。”Clay Alexander向记者解释温控杯背后的原理。
智能温控杯之所以能调节温度,是因为杯子边缘和底部设置了许多传感器。它们由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再通过软件协同运行。在工程设计方面,处理器必须尽可能微型化,产品外层涂层和杯底都非常薄。此外,为将电池整合进杯子里,电池也要做到更轻薄,技术含量相当高。
一个设计精良的温控杯,最重要的关键,是实现“均质”加热或降温。而Ember的秘诀是,外层的陶瓷覆盖层和里层的金属之间,分别设有两个双层的加热环,一个放置在高处,一个放置在低处。加热环能控制杯里液体的热转换流,使其实现均质调温,不会因为底部过热,影响到咖啡的口感。
“能实现这些技术,是因为我们有全球最顶级的研发团队和设计师,他们都来自苹果、谷歌等科技巨头。”Clay Alexander强调。
首款产品在星巴克销售一空之后,Ember第二款产品,继续在星巴克4800多家门店上市,仅仅两周即售出11万套,在美国与加拿大市场一举成功。
技术与创业全靠自学
但在整个采访中,让你很难相信的是,这样一位“懂得经商” 的“技术创客”,从未受过技术与商业相关的正规教育。实际上,他从中学开始,一路都是“学艺术”的。
话虽如此,Clay Alexander的“发明生涯”可是从儿时就开始了。
一个炎热的夏天,12岁的Clay Alexander为了参与棒球赛,设计了一顶“多功能牛仔帽”。“你看,帽子上有一个电扇,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呢?因为夏天太热了,这个电扇就能够降温。而且上面还有灯光,底下有麦克风和扬声器。当时正在打棒球,通过这套系统,我还可以和球场上的队员说话。”他兴致勃勃地找出了iPhone里的照片向记者展示。
这样的装备让他乐在其中,这当然也不是他第一项发明。从小,当好友都在户外打球时,小Clay Alexander对运动并不感兴趣,他喜欢待在家后院的小屋,一如硅谷创业家在自家车库进行发明的传统。他用夹取式小型LED做研发,用简易的电机设计滑轮组,鼓捣这个捣鼓那个…他还有一个“实验室”,其实是他的卧室。无论母亲买了什么新玩具,到他手中就被螺丝刀大卸八块,再把电线拽出来。他童年的玩乐时光多数是这样度过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搞搞这些小创作、小发明,我能体会到一种乐趣。创作时使用不同工具很有意思。”Clay Alexander告诉记者。
23岁就创立第一家公司,不但这家公司运营至今,之后创立的公司也被高价收购。Ember是Clay Alexander建立的第三家公司。
回顾这种商业的敏锐度源自何处,Clay Alexander告诉记者,他18岁在婶婶公司的打工经历,为他带来了莫大影响。婶婶是家族里唯一的创业者,他和婶婶同住的一年半中,亲眼见证了一笔生意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看到他如何一美元、一美元地去挣钱,又看他如何获取利润、支付员工薪水…这对当时非常年轻的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硅谷创业导师Steve Hoffman曾经向记者指出,创新总是发生在跨领域的交会处。Clay Alexander完全活生生地展现了这句话的力量。在他身上,拥有商业敏锐度,经营企业的理念,产品设计的美学坚持,并探索如何借技术解决生活问题。
“自学的能力”在Clay Alexander一生意义重大。这种能力的培养,一开始出于他对技术的好奇,这种好奇不断驱使他自学成才。在往后的生涯里,阅读和学习持续成为他发明和创业的指引。“如果要说创业成功的关键,还有一点我要补充,一定要每天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除了技术知识,他通过阅读了解乔布斯、埃隆·马斯克、英国维珍公司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优秀的企业家,还有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不仅如此,创业与企业经营的众多理念,他都在阅读中学习而成。
现在,Clay Alexander计划进军中国。Emebr调研数据显示,美国人最喜欢57度的饮品,其实若要细分成不同的饮品,拿铁、茶、美式咖啡适合的温度都可能有所差异。因此Ember下一步的计划是,研究最适合中国人的温度,包括冬天和夏天喜欢的温度,都可能有所不同。中国食材文化里的梨汤、中药材的烹调,如果对温度有精准的控制,能带出最佳疗效,这将与温控技术有很好地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进军中国的想法,并不是最近才开始。早在团队创立的时候,该公司就预计走向中国,并将中国人招入团队里。谈到中国市场时,Clay Alexander表示,中国市场变化非常快,若要不停地适应这些变化,需要不断投入研发来适应这种市场节奏。
九月份,Clay Alexander展开了第一次的中国旅行,他带着家人造访颐和园、长城,学习了几个中文单字。他喜悦地和我分享北京旅行的照片,然后指了指照片中笑容灿烂的金发女孩说,“温控奶瓶的概念,就是为她小时候设计的。”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