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张爱平:斗“沙魔”彰显“愚公之志”

2019-08-23 23:29 环球网

8月21日,“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采访团走进沙坡头,走访包兰线沙坡头铁路治沙工程,揭开了沙坡头治沙神秘面纱。

1958年8月1日,横贯中国西北的交通大动脉——包兰铁路正式通车。但由于风沙肆虐,通车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天荒地不毛,风吹石头跑;对面看不见,千里无人烟。”这是当时风沙弥漫、沙进人退的真实写照。由于长期流沙侵袭,风沙频频“骚扰”铁路线并掩埋铁轨,时常导致铁路停运。

“人马惮行、浮沙没胫”。浩瀚的腾格里沙漠,曾是无数铁路治沙人的 “梦魇”,甚至曾被国外专家预言是包兰铁路的“盲肠”。同时,世界上已有一些沙漠铁路在通车以后,因流沙侵袭祸患无穷,最后被迫或改道、或停运的现象发生。

“立下愚公志,沙漠变通途。”铁路治沙人没有被困难吓倒,1958年秋为了治理沙害,兰州局沙坡头、孟家湾区段固沙造林全面展开,当时沙丘裸露,植被覆盖率不足5%,有机物含量仅为0.04%到0.08%,含水量为0.3%到0.4%,表层风蚀严重,地下水位深达几十米或百米,在沙漠上造林犹如天方夜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超乎想象的困难,铁路人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想象力和首创精神,在反复试验中发明了麦草方格的固沙技术,使形势有了转机。经过多方通力协作,铁路治沙人像神话传说中的天罗地网一样,用麦草方格沙障网住了曾经肆虐的沙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浩瀚的腾格里沙漠,治沙如同愚公移山。铁路人不断创新治沙方式方法,还实施了以“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林带”为内容的“五带一体”治沙防沙工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铁路治沙人怀着立足荒漠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不屈不挠的愚公移山精神,艰苦奋斗2万多个日日夜夜,在包兰铁路中卫至干塘区段的线路两侧,人工建起了一条宽800多米、长55公里的绿色长廊。

现如今,人进沙退。在茫茫腾格里沙漠的东南边缘,百转千回、奔腾咆哮的黄河之滨,包兰铁路犹如一条蜿蜒盘旋的钢铁巨龙,在满目苍翠林带的掩映下,穿沙越岭、畅通无阻地向前延伸……

在这里,人们彻底改变了“天上不飞一只鸟,地上不长一棵草”的恶劣自然状况,铁路与沙漠完成了壮美和谐的交会,铁路治沙人用愚公移山之志实现了 “人进沙退、绿色永驻、安全畅通”的绿色梦想。(张爱平)

责编:杨阳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51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