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木:巴基斯坦为何授他“国父之星”勋章?

2019-07-13 10:43 劳木 环球网

2007年5月29日下午,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内宾客如云,气氛热烈,巴驻华大使代表总统穆沙拉夫将不同种类的勋章授予18名中国友人。他们中有部长级高官、企业家、大学教授和文化界人士,人民日报前驻巴基斯坦首席记者王南荣获“国父之星”勋章。

这是一项难得的荣誉。别的且不论,单就说为中巴友好奔波出力的中国人何止数以百万计,获此殊荣者仅18人,堪称“十万里挑一,特优中选优”。

给王南的颁奖辞如是说

为何王南被选中?颁奖辞中说:

王南先生曾作为人民日报首席记者于1996一1999年在巴基斯坦工作。在巴期间,他撰写了大量关于巴基斯坦的报道,包括对巴基斯坦总统、总理的采访,做了许多有助于增进巴中两国关系和了解的事情。王南先生是巴基斯坦的伟大朋友。他对加强巴中友谊做出了宝贵贡献。

为了表彰他对增进巴中关系的杰出贡献,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很高兴授予王南先生“国父之星”勋章。

任内任外,常有重头文章见报

新闻界有种共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记者必须做到“五勤”,即腿勤、嘴勤、眼勤、脑勤和手勤。王南出色地实践了这几项不成文的要求。

他腿勤,3年内跑遍巴基斯坦所有省份,包括交通不便和安全状况不好的俾路支省和西北边境省(现称开伯尔一普赫图赫瓦省),与中国接壤的巴控克什米尔、山区大漠、部落地区以及巴印停火线,也都留下他的足迹。他勤于动笔,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感。

在他任期内,中巴高层互访频繁,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等相继访巴,王南圆满完成报道任务。对驻在国日常报道他也很用心,比较客观全面介绍巴基斯坦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风土民情和名胜古迹。对他的工作业绩,巴驻华大使馆曾致函报社提出表扬。

得益于信息来源丰富多样和勤于思考,王南不乏有分量有特色的报道,受到驻在国重视和读者的喜爱。例如,巴基斯坦曽向美国购买一批F-16战机,但美国故意找茬,不仅不向巴发货,连购机款也拒不退还。王南就此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巴美购机案何时了》一文,批评美国无理。巴方对此非常感激,说这是当时外国媒体中唯一就此替巴说公道话的文章。又如,他曾针对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身亡致使巴局势一时陷于动荡的情形,写了《巴基斯坦乱不得》的评论,巴方认为此文很重要,专门约王南前往巴驻华大使馆,与大使、新闻参赞和中国翻译一起,把文章逐字逐句译成英文,发给巴方主要媒体转载。

《环球时报》也喜欢用王南的文章,认为有新视角新内容。像《巴总理把总统拉下马》《英女王:尴尬南亚行》《塔利班扣我半小时》《塔利班让女人回家》,读者看了题就想读文。

朋友互助,不分任内任外、份内份外

王南被巴方称为“伟大朋友”,他也有不少巴基斯坦“铁杆朋友”。他们可不在意王南是在任内还是任外,事情在他份内还是份外,有时连大事也向他通报,个别琐碎之事也会请他帮忙。

2001年底,阿富汗战争开打没几天,巴驻华使馆约他过去,大使和政务参赞两人跟王南谈了一下午,向他介绍美军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最新情况,以及巴方对巴中关系的看法和对中国的企盼等,希望他将谈话内容报告给中国有关方面。王南很快据此写成内参上报。

有几年,巴驻华使馆每年都在北京举办巴基斯坦芒果展销会,最初两次他们请王南联系中方媒体前往采访,提供具体帮助。巴使馆新闻参赞组织中国媒体访巴,常就访问日期和行程安排征求王南的意见。有一位新闻参赞要离任,还请王南陪他购物。

每逢巴基斯坦国内发生较大地震、水灾,或是中国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巴驻华使馆都要举办募捐和义卖活动,王南不仅帮着张罗,通过人民日报和人民网报道消息,公布相关账号和活动时间地点,自己还累计奉献了超过5000元人民币。

有来有往,巴方对王南也是有求必应。他提出采访总统、总理和有关部长,对方总是尽可能给予满足。在《环球时报》创刊5周年时,王南请巴时任总理谢里夫亲笔题词,这是当时所有外国题词者级别最高的一幅,刊登在报纸头版报眉处。

牵线搭桥,拓展两国合作领域

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王南尽力为拓展中巴各领域的交流牵线搭桥。在他的建议、帮助和协助下,中巴一些大学建立了以对方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机构,或是以对方为合作伙伴的学术交流机制。中方有: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巴方有:旁遮普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促进中巴经贸合作是王南的另一大心愿。如今已举办6届、影响力很大的“中巴商务论坛”,他就是发起人之一。他经常参加在两国举行的相关研讨会,曾多次在巴高校和研究机构就中巴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发表看法及建议,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并就此接受巴媒采访,撰写多篇学术论文。他还经常帮助国内企业在巴寻找商机,为巴基斯坦企业联系中国合作伙伴。

如今,王南已年过花甲,鬓发斑白,依然在为中巴友好合作忙碌奔波。近几年他每年都要去巴基斯坦,去年他就跑了5趟。(劳木)

责编:李林芝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164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