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空安全中心主任孙永生:不一定要部署反无人机系统

2019-05-25 16:44 环球网

【环球网无人机频道 记者 赵汗青】2019年5月24-26日,2019全球无人机应用及防控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大会间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低空安全中心主任孙永生接受了环球网无人机频道的专访,就无人机防御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孙永生介绍,他从2013年开始了低空管控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低慢小”飞行器。随后为公安局、政法委先后出过内参。他认为管控无人机要权衡风险与成本,可以把无人机分为“合作目标”和“非合作目标”。

合作目标的管理最为简单。例如大疆等厂商有电子围栏技术,使无人机在机场禁飞区、敏感地区等无法起飞,这就变成了合作目标。合作目标不需要费力管控,因此从源头管控的成本是最低的。

对于极少数的非合作目标,也就是不法分子DIY的无人机,防御的难度就比较大了。这就需要探测与反制系统。

据介绍目前有多重探测的手段,各有优缺点。例如雷达探测性能很好、对固定翼探测距离可达10公里,但怕遮挡、目标悬停时也容易丢失;光电系统受天气影响比较严重;电磁探测不能发现无线电静默的目标……但通过多系统的融合,探测已经较为可靠。

他认为目前国内的探测系统已经很成熟,但反制系统的部署学问很大。首先系统价格昂贵,为1%的可能性不一定要做100%的准备。就像911之后也不是所有的大楼都考虑防撞问题。在综合考虑概率、损失程度、成本之后划设的一级防御区内,也仅部分脆弱目标需要装备反无人机系统。

反无人机系统也不应随意安装,因为不同的反制手段也有不同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公安部曾组织“无形截击 ”反无人机挑战赛,全国140多家企业参赛,遴选出28家企业做参考。具体哪家企业的方案最合适也应具体到使用场景,第1名并不一定比第28名更合适。

例如有些方案采用硬杀伤,用各种方式击落无人机,但这样成本高而且可能对地面产生次生伤害,脆弱地区就不能用;有些方案是干扰遥控信号,但这不能对付靠惯导或GPS航线静默飞行的无人机,而且会干扰正常无线电通讯;有些方案是干扰GPS,但这也会干扰正常的GPS用户,在机场、人口密集区、海上船舶密集区就不能使用。

如果不科学选择反而可能会产生更多隐患。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生产源头把关、尽量将无人机都变成合作目标。

责编:赵汗青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375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