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芬兰人的噩梦》走红中国社交平台:内向者找到精神慰藉?

2019-04-23 18:53 环球网
作者卡罗利娜(居中)在朝阳大悦城举办的北京分享会上。摄影/环球网记者 马晓春

【环球网 记者 马晓春】“芬兰人等公交车时也会排长队,前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通常是1.5米-2米。”《芬兰人的噩梦:另类芬兰社交指南》(Finnish Nightmares)(注:以下简称为《芬兰人的噩梦》)的作者卡罗利娜·科尔霍宁(Karoliina Korhonen)近日在朝阳大悦城举办的北京分享会上向现场观众说道。

图片来源:《芬兰人的噩梦》

在漫画书中,名叫马蒂的主人公经历着“等巴士的时候,有人站得离你太近······”的芬兰式噩梦时刻。

马蒂这名由简单线条绘成的人物经历的噩梦远不止于此:有人坐到了你旁边的座位上,还开口跟你说话;你去商店购物的时候,销售员问你是否需要帮忙;你好饿,可大家都不想第一个上前取餐;对方客套地寒暄,而你认真地回答......

2015年,平面设计师卡罗利娜开创了《芬兰人的噩梦》漫画,而创作之初只是想给异国朋友们分享一些笑话。2018年,《芬兰人的噩梦》引进中国。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截图

目前,《芬兰人的噩梦》已经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走红,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留言:“看完之后觉得我心里也有一个小马蒂”。

在新浪微博上,#芬兰人的噩梦#这一标签获得了180.7万的阅读量。《芬兰人的噩梦》甚至催生了一个新词来形容社交尴尬:精芬。精芬泛指像芬兰人一样不爱社交,极度重视个人空间的一类人。

对于《芬兰人的噩梦》一书在中国的走红,卡罗利娜表示很惊讶,“2015年漫画书被翻译成异国文字并广受欢迎的时候,我觉得漫画书可能会是在挪威、瑞典等国家走红,因为我们是邻国,有相似之处。中国和芬兰之间距离遥远,但是漫画书在中国的走红表明我们之间可以有彼此深度分享的事物。”

不少中国读者在跟作者互动的时候,都提及自己从马蒂这个人物身上找到了共鸣。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作为读者之一,对于《芬兰人的噩梦》的走红,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她认为,《芬兰人的噩梦》说出了很多人内在的心声,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中国的社会文化是鼓励外向文化,使得本来是健康的内向者会觉得自己的空间被挤压。当有替内向者发声的书或者文章出来,内向者找到了一定的共鸣。

对于如何帮助内向者在中国生活,卡罗利娜告诉记者,自己在中国呆的时间非常短暂。在她看来,内向者并不是不能跟人交流,而是在跟人交流之后要留出独自呆着的时间,以便自我充电。她认为,内向者在需要表现得像外向者的活动中,应该顺其自然,因为这些活动最终会结束,内向者总会有自我相处的私密时间。

据卡罗利娜介绍,本次的北京分享会是她首次中国之旅的第三站,旨在推介《芬兰人的噩梦》系列漫画的第一本。卡罗利娜透露,目前正在跟中国出版商接触,想在中国出版该漫画系列的第二本。

《芬兰人的噩梦》系列漫画不仅仅在中国有广大的受众,在其芬兰老家也有不少粉丝。

“《芬兰人的噩梦》在芬兰社群内很受欢迎。虽然书中的情景在其他人看来比较傻,但是对于我这个芬兰人来说,让我产生了共鸣。”目前在北京读书的芬兰交换生Annet告诉记者。

责编:陈超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20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