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30 Pro超感光徕卡四摄开启手机摄影新时代

2019-04-12 15:43 张之颖 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 记者张之颖】“与其说摄影是记录,倒不如说摄影是记录回忆,通过时间累积一连串过程与总结,无论拍什么对象,都是个人回忆的投射与时间观念,” 日本摄影巨匠森山大道表示,希望世界上能有 “肉眼相机”,他鼓励手机摄影,鼓励人捕捉时间的碎片。

摄影的本质是光与影的捕捉,手机科技时代开启了生活记录的新篇章,人们将日常保存,留住了记忆。

手机科技飞越地前进令人目眩神迷,摄像在近年成为智能手机上最被看重的功能。从浅景深的迷人散景,超广角呈现景色建筑的波澜壮阔,最近更推出了10倍变焦,在极远的距离也能清晰捕捉画面。

加拿大学者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曾提出 “媒介是人的延伸”——意指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换句话说,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类感官的扩展。

而今天的智能手机,正朝着森山大道口中的 “肉眼相机”迈进。

超感光摄影时代的开启

4月11日,华为在上海发布了P30旗舰机型,在手机摄像能力上又有提升。这次P30 Pro从三摄升级至四摄,多了一颗4000万超感光镜头。除了能拍摄月光夜色,捕捉吴哥窟这种不能使用闪光灯的名胜遗迹,连银河星座的画面也能被收藏起来。以往耗材昂贵、“重量级”单反才能实现的影像记录,通过手机科技,已经一点一滴在转变。

不过,光是实现一项新技能,背后就需要极为复杂的技术和工艺支持。

如前述,摄影的本质可以说是光影的捕捉,摄影设备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即感光元件。华为打破常规,以全新的传感器、像素结构,来实现 “银河星座” 最严苛环境下的拍摄。

P30 Pro采用的正是 “超感光传感器”——不同于传统手机的传感器,它采用黄色像素替换传统RGGB传感器中的绿色像素,能够同时透过红光、绿光,从而在像素层面提升40%进光量。

RYYB传感器的加入,更改写了数码摄影领域的感光规则。即使极限暗光的情况下,仅凭烛芯熄灭瞬间的光亮便能拍出让人震撼的图片。

先进的感光技术之外,P30系列还加入了防抖技术作为补足。据了解,OIS马达与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默契协作,实时计算机身动态变化,推动镜组抵消抖动,大幅提升稳定性和成片率;而AIS智能防抖,则通过神经网络引擎校准、配对和融合多张照片,叠加细节以增强画质。

在光圈方面,华为P30主摄采用大光圈f/1.8,P30 Pro则为f/1.6。不难看见,一个手机的感光工艺,背后组合了超感光传感器、大光圈、OIS光学防抖、和AIS智能防抖四重加持。

华为P30 Pro的另一项摄影亮点,在于令人惊讶的变焦能力,“潜望式长焦镜头”能够支持远距离的拍摄。

在轻薄的机身内,P30 Pro内藏潜望式长焦镜头,通过光学三棱镜,巧妙地让光的轨迹发生90°转折,实现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以及最大50倍数码变焦。

为了实现潜望式长焦镜头,华为手机将手机制造工艺提高了一个新高度:三棱镜的摆放精度、两道光路的调优,都超出了现有的光学标准,被媒体称为 “望远镜”。

或许这次超感光徕卡四摄的创新之举,将开启超感光摄影时代。

以往的摄影,因为设备的限制,感光度不足,捕捉的画面有其限制。但现在,通过智能手机,能驾驭的场景足以覆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种变化,首先是解决了拍摄距离问题。在过去,拍摄远距离物体始终是个痛点,普通手机超出变焦范围内拍摄,就容易出现画面模糊,同时,抖动也会造成取景框偏移,拍不到理想的画面。

举例来说,暗夜里的星空银河、远方教堂屋顶塑像上的纹理细节、高处彩绘玻璃上的生动涂鸦,现在不只能通过10倍变焦轻松捕捉,还能用超感光镜头,获得色彩清晰的图像。超长焦镜头拍摄的焦距长,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拍摄画面晃动,现在则有了更强的感光来搭配高速快门。

其他光线较弱的环境,如Jazz音乐演奏、昏黄房间、博物馆等场景,超感光镜头将补足光线限制。此外,像是宠物、运动会、儿童等生活动态的拍摄,也能因着超感光镜头而变得更加轻松。

光影科技、人类感官与记忆

当映入眼帘的暗夜星河,也能被收藏成为日常记忆的片段,人类处理自身经历与体验的方式不断被丰富。智能手机成为人类的双眼和记忆的延伸,延展了人们观看和记录。

科技飞越式地前进,很难想像一只轻薄的手机机身,却如同科幻电影一般地改变着人类生活。业界人士对智能未来的预言是,5G+时代,手机仍将是万物互联的核心,而新兴移动终端将与手机共同构成多入口的智能硬件网络,带来跨场景的融合体验。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可以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辨识;折叠屏、打孔屏推陈出新;摄影功能层层晋升。可以预期,未来的摄像头和屏幕,拥有许多的想像空间和可能性。

或许有一天,当虚拟与现实场景相互混合,无论是游戏场景、会议场景,不在场的两个人,将建构出新的交流情境,届时摄像头与屏幕又将再有一波升级,许多手机品牌厂早已提前布局VR和AR。

一如麦克鲁汉的预言,媒介是人的延伸,从双眼到记忆,一场光与影的游戏,通过现代手机科技被看见、被保存、被回忆。

在超感光摄影时代里,“人们的记忆”将经历转变,从前无法被记下的,今后将越来越多地被保留。如同黑白照片时代写下的怀旧历史,因为新色彩的注入,增加了不同的温度。

责编:陶宗瑶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368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