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外爱上“猪下水” 看海外“中餐厅”遍地开花
原标题:从老外爱上“猪下水“ 看海外”中餐厅“
近些年,以卤煮为代表的中国美食纷纷出国,漂洋过海,以火锅和粤菜最为显著,俘获一众粉丝芳心。美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商泰森食品公司表示,美国日益多元化的人口推动了“多样化肉类”市场的成长。
美国日益多元化的人口结构也日益推动着“多样化肉类”市场的成长。据《环球时报》,原来美国人并不青睐的猪脑、猪耳朵和猪尾巴等“非传统、”七零八碎“的肉类也端上了连锁餐厅甚至高级餐厅的餐桌,美国人的饮食观正在悄然改变。
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人不爱吃动物内脏等下水类食物,通常都将其直接扔掉或加工成香肠。但经济遭遇低迷时,一些厨师为了降低食物成本,不得不用这些过去瞧不上的食材来制作食物。另外,不少美国年轻人开始抱着猎奇的心态来尝试,最终却逐渐爱上各种“下水货”。
像鸡爪、鸡肚等肉类,有1/3都被非裔、西班牙裔或亚裔美国人买走。不过,并非所有“非传统”肉类都畅销,像牛肩肉这种就因“太难嚼”而下架。
在不同的饮食文化中,“下水“的地位有巨大差异,有些文化中,动物以外的所有奇观都在应抛弃的废物之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下水“则可能是比肉类更有价值是食品。或许不是最好,但中餐绝对是“下水“美食文化中的佼佼者之一。
比如北京卤煮。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肉烂而不糟。
以美国为例,中餐在美国走过了150年,从18世纪“淘金热”进入美国到到19世纪中餐的蓬勃发展,再到21世纪中餐与多元文化融合走向泛亚化,成为美国主流餐饮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些年,出海的餐饮业品牌
继海底捞、眉州东坡、花家怡园、江边城外、大董、庆丰包子铺、沙县小吃等知名餐饮品牌纷纷走出国门后,2018年奈雪的茶、喜茶、外婆家也先后被媒体报出落地海外首家店。
近年来国内餐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不少餐饮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开发不足”的海外市场,加之“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餐出海的势头愈加强劲。
从“给华人开中餐厅”到“给全世界开好餐厅”,在出海的浪潮下,目前海外中餐厅约60万家,覆盖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
中餐也逐渐成为中国代表元素之一。此前,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近年来,中餐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有52%的受访者首选中餐,其次是中医药和武术。不仅如此,在调查中发现,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接触过中餐,发达国家和海外年长群体接触中餐的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年轻群体。尝试过中餐的人群中,72%的受访者给出了好评。
中餐厅遍地开花 在英广受好评
小编在英留学期间,全靠中国城解自己对中国美食的思念,到各大城市直奔中餐厅。排队就餐期间不难发现,众多外国人于中餐厅就餐,并与好友享受中国美食。
从外卖角度分析,根据英国市场消费研究机构NPD的调查,英国人目前每年花在叫外卖服务上的钱超过40亿英镑。即便是在竞争激烈的英国餐饮业市场上,中餐外卖的订单数量在去年仍达到6.73亿份之多,位居榜首。
中餐外卖在英国取得如此成功,速度快、效率高是秘笈之一。18年一个“搞事情”的英国主持人在节目中想要比较中餐和印度菜哪个更受欢迎、效率高。在紧张的等待和一决高下的时刻,中餐外卖小哥破门而入,大获全胜。外卖小哥更是高呼“为中餐喝彩”。
《美国中餐行业劳动力难题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美国中餐馆数量业已超过7万家。在美国各类餐馆中,中餐馆比日本餐、韩国餐、 泰国餐、越南餐、印度餐等各类亚洲餐馆总数还多。
然而,在庞大的数字背后,中餐依旧以小门店为主,大型中餐品牌寥寥无几。在美国知名媒体Business Insider的《美国连锁餐厅20佳(2017)》榜单中,仅有华馆(P。 F。 Chang’s)一家中餐厅;Restaurant Business 的《美国500大连锁餐厅(2018)》榜单中,只有熊猫快餐(Panda Express)和华馆两家中餐连锁品牌上榜。尽管中餐馆数量庞大,但主流品牌仍然是美式快餐。
除此之外,中餐进军海外市场还面临着邻邦国家的竞争。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把餐饮业作为“文化出口”的重要项目在国际上大力推广:韩国将韩餐世界化作为国家战略,政府设立总额500亿韩元的食品产业投资基金,并制订了“在2017年将韩餐打造成世界五大菜系之一”的计划;日本成立日本料理海外普及和推进机构推广日本饮食。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