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修改古诗读音是破坏传统文化?瞎说!

2019-02-20 18:03 赵慧颖 环球网

19日,正值阖家团圆的元宵佳节,许多人的朋友圈却被一篇名为《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了。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文章中提到,“不少网友查字典发现,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比如——

“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规定读“shuō”,另外还有说(shuō)服;

“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原来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现在衰为(shuāi);

原来是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现在骑读(qí)……

此事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很多人纷纷感慨,“怕自己上了个假学”,“这是在向‘读错字的恶势力’低头”,“难道因为读错的人多就要改为错的吗?”

19日下午,教育部求证管汉字读音审定的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拼音研究室,并回应称,包括上述诗词中生僻音在内的一些古汉语生僻音确实有调整,但是还未正式成为国家标准,还需要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才能公布,目前还应以原生僻读音为准。

“古诗改读音”一事为何引起如何广泛的关注?修改读音真的会破坏中国传统文化吗?环球网文化频道记者致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对此事进行评论。

读音改了,传统文化就没了传承?瞎说!

张教授表示,古音和今音有着很大的不同,即使延用“一骑(jì)红尘妃子笑”,也很难说是保留古代的发音。汉语的发音其实一直在变化,比方说古音中的“入声字”没有了,古人的发音是“平上去入”,现在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果说读音修改了,传统文化就流失了,中华文明就没传承了,那一定是瞎说。

是否修改,取决于两种“约定俗成”的博弈

张教授认为,“古诗改读音”一事之所以引起争议,核心在于两种“约定俗成”的博弈。修改前的读音是旧的“约定俗成”,现在有了新的“约定俗成”。大多数人学习过原先的读法,对于修改后的读音并不认同。

两种观念博弈,最终结果如何?张教授说,这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读音从“简”,即统一按照标准念法来诵读古诗。目前看来,不愿意修改的人居多,且利用互联网积极发表观点,舆论导向或许将影响上述汉字读音的最后审定。

责编:赵慧颖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56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