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味道——令人魂牵梦萦的乡愁滋味
当年少时,离开广州的我,味觉跟随脚步来到几万公里之外的异乡。绿柳轻拂,美人如织,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才知道为什么北方的鸟儿要在冬天穿越天空来到南方。一切都如同平常一样呼啸而过,时间和距离打磨着自己对于生命的态度。唯独有一点感到不适,家乡广州的吃食对我味觉的影响极大,广州的味道让我魂牵梦萦。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即使如今高楼林立,川流不息。街边的老店,琳琅的早茶,慵懒而又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了广州的味道。
按理说,入乡随俗,但游子的味觉从出生起,就烙上了广州味道的烙印。对我来说,广州味道不光是美食,更是乡土的灵魂,伴随着我儿时的回忆。这里有让人怀念的骑楼老屋、记忆中的早茶清香、耳熟能详的童谣,时刻在呼唤着海外游子,回到广州,回到记忆开始的地方。吹着南方的海风,走在广州的水边,看着广州的妹子,听着粤语歌曲,肚子里盛着的,是被嚼碎的肠粉,是温热的艇仔粥,是早茶馆子间街坊邻里的关怀,是难以言说的泪眼蒙眬。广州的味道啊,不但勾你的味觉,也勾起了海外游子和华侨的乡情。
广州的食物有个特点,不能放置时间长。由于气候炎热潮湿,在广州,食物一做好,就要立刻吃了。如果放的时间长,就会变质,失去本有的广州味道。就和乡愁一样,游子们都有一个担忧,离开家乡的时间越长,回去的时候,你和很多东西都断了,甚至变质了。如今,当我从异国归来,很多东西像风筝的线一样断掉,撕扯着我的童年、少年,甚至所有旧时光。
真的回家了,虽偶感物是人非,却也有不变的温情和感动。推开家的“柴扉”,迎面而来的是相见,却也相识的儿童,是耄耋老矣,却仍能清晰地呼唤你乳名的老友,不变的,是依旧绕梁不绝的欢声笑语,是推杯换盏间的互诉衷肠。做上两碗云吞面,一盘叉烧包,将筷子伸进猪骨清汤中均匀搅拌,夹出一块云吞放入汤中。一切动作浑然天成,感觉即使刚学会拿筷子也会顺理成章这样做,然后在广州慵懒的氛围中稍作休息,只是这一休息,一生渐渐已过,我们都已两鬓斑白,广州味道渐行渐远,却依旧萦绕心间。
对于食物,每个人的口味不一,环坐一桌,推杯换盏间,也不免产生对滋味的幸福争辩。即使位处同一地域,味道对于每个人、每代人,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熟悉的味道。
而我们所熟悉的广州味道,辐射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用料丰富,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漫长的岁月,使广东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传统,又博采外来及各方面的烹饪精华,再根据本地的口味、嗜好、习惯,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从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考究、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之一。不管年长还是年幼,老城还是新城,在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广州味道。而在海外的广州味道,已经逐渐被海外游子发扬光大,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味道。改革开放,使广州发展成了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里不仅聚集了全国各族同胞,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各种饮食文化在此交融,“食在广州”已不再是片面的反映粤菜的美味,而是广州国际化的代名词。
多彩的饮食文化,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体现。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的味道,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不管酸甜苦辣咸,每种味道都是一种指代。清鲜嫩细的广州味道,它承载广州的地理、过往、性格和经历的故事,也承载着海外游子对于故乡广州的不舍和眷恋,每种食物的味道都是一个注脚,它映射我们的情怀、敏感、犹豫和对家乡的热情。我们为食物所欢,又被食物而累,也许,这是人生与广州的味道之间的羁绊,以筷当腿,丈量无处安放的乡愁。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