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血脉 情暖中国】美籍华人丘成桐——立志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

2022-07-28 12:21 彭琬迪 环球网

2022年7月7日上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九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海南自贸港峰会在三亚开幕。在主旨演讲环节,国际知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丘成桐发来以“发挥基础科学作用 助力海南高质量发展”为题的视频演讲。一直以来,丘成桐都在做着推动中国基础科学发展的伟大工程。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广东省蕉岭县。同年,其父亲带着全家人移居到了香港。丘成桐的母亲梁若琳时常规劝、告诫子女,不可对做人准则有任何逾越,希望他们将来可以名留史册。这样的教育和激励一直伴随着丘成桐的成长。其父亲丘镇英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从父亲母亲那里继承到了很好的学习基因,再加上家庭氛围也总是充斥着一种求知若渴的精神,这让小小年纪的丘成桐比同龄人都要懂事一些,学习成绩更是不在话下。

在丘成桐14岁的时候,父亲突然去世,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困难。但丘成桐没有自怨自艾,反而是更加努力地攻读学业,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丘成桐知道他不仅需要扛起家里的生活重担,也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

又过了几年,丘成桐考进了父亲曾经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学,并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提前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不仅如此,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一位中国教授格外欣赏丘成桐的才华,他向学校提出申请,破格让丘成桐成为了伯克利分校的一位研究生。

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云集了许多优秀的几何学家和年轻学者。在这里,丘成桐得到了“IBM奖学金”,并师从著名微分几何学家陈省身。数学是奇妙的,也是生涩的,即使是立志在数学领域建功立业的年轻学生,能坚持到最后并出成果的,也只是寥若晨星。而丘成桐正是这样一颗“晨星”。

常常有这样的情景——偌大的教室中,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竟然只剩下教授一人面对讲台下唯一的学生,这唯一的学生就是丘成桐。到伯克利分校学习一年后,丘成桐便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文中巧妙地解决了当时十分著名的“沃尔夫猜想”。丘成桐对这个问题的巧妙解决使当时的世界数学界意识到一个“数学新星”的出现。

28岁的时候,丘成桐有幸得到一次机会,能够和45岁的数学家陈景润同台进行数学演讲。对于丘成桐来说,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个新的机会。然而对于台下的人来说,丘成桐就像是一个奇迹,年仅28岁,就创造了许多人可望不可及的数学巅峰。

32岁和33岁的时候,凭借着出色的数学成绩,丘成桐先后获得了“维布伦奖”和另一项代表着世界最高数学荣誉的奖项。全世界的数学领域几乎沸腾,如此年轻又有着丰功伟绩的数学家或许将为全世界的数学创造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因此各个国家的数学院校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这位天赋过人的数学天才能够来到自己的国家为他们的学生指点迷津。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丘成桐先后担任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印度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在内的9个国家的院士,以及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内的十多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教授或者名誉教授。

1979年,丘成桐受邀回到祖国讲学,他以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推广普及科学为己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播,发起和促进了多项赛事和大会,建立了包括“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等人才发掘培养相关赛事和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中心等科研交流平台。

为了帮助发展中国数学,丘成桐想尽了各种办法,这与他钻研数学问题颇为相似。他培养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建立数学研究所与研究中心,组织各种层次的会议,发起各种人才培养计划等。

早在以前丘成桐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个人觉得中国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的发展,因为尖端的技术需要尖端的基础科学。”丘成桐说,技术到了最尖端的时候,怎么样走最好,只有基础科学家知道,里面需要大量的数学人才来帮忙指导走的方向。

今年4月20日,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担任求真书院院长的丘成桐正式宣布:全职加入清华工作。这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已经决定与求真书院共同成长。“现在,国家、清华皆重视学术;很多好的学生留在国内深造,国际一流学者愿意来到中国工作。对于中国来讲,这是一个黄金时段。我希望能趁这个机会,帮助中国在基础科学上成为世界一流。”

这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自小热爱数学、心系祖国,为中国培养数学领军人才是他长久的愿望。在国外任教时,他培养的博士大多来自中国,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知名学者,活跃于国内外学术界。如今,他受聘为清华讲席教授,希望依托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及求真书院,实现“兴中国基础之学问”的夙愿。一如他在自传序言中所写:“承父母训诲,以长以成,一生未敢偏离初志;法古今贤人,成不朽事业,兴中国基础之学问也。”(实习记者:彭琬迪)

(素材来源: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上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环球网联合策划

责编:张傲宇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503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