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见证铁军精神,一隧一桥映射成昆变迁

2021-05-31 15:49 程敏苏 环球网

1970年,在被称为“筑路禁区”的西南崇山峻岭中,举世闻名的成昆铁路通车。半个世纪悄然过去,如今,成昆复线建设已进入尾声。近日,环球网记者随“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媒体团走进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二局集团,实地探访新老成昆线项目现场,感受成昆精神时代传承。

一颗红心,献身成昆

成昆铁路是三线建设的交通大动脉,成昆铁路全线1096公里。铁路盘山展线,桥隧相连,共有隧道441座,大、中桥692座。沿线地势险峻,有高温深沟、十级大风峡谷,沿线300多公里位于七级到九级地震区,还有溶洞、暗河、断层、流沙、岩爆、泥石流等复杂地况。这里被称作“地质博物馆”、修路的“死亡地带”。工程之艰巨,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罕见。

老成昆线及铁道兵博物馆附近的峡谷(中国铁建供图)

为建设这条连接川滇两省的钢铁大动脉,筑路大军共计36万余人从全国各地陆续向成昆线集结。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和施工技术,成昆铁路参建军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平均每公里大约有两名筑路者牺牲,铁道兵牺牲人数超过1300人,沿线留下1000多座丰碑,烈士陵园20余处,流传下“一公里一忠魂”的铁道兵精神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

此行第一站便来到了老成昆铁路轸溪站。轸溪车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轸溪乡,是成昆线上的一座五等小站。这座小小的车站,矗立着我国唯一一座修建在车站内的陵园纪念碑——徐文科烈士纪念碑,它也是成昆铁路修建史上唯一一座单独为个人树立的纪念碑。

老成昆铁路轸溪站站台(中国铁建供图)

“别管我,快出去,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不要为了抢救我而牺牲。”徐文科临终前忍着剧痛,向抢救自已的战友们喊道。时年仅23岁的他在修建大桥湾隧道时,不幸因隧道塌方牺牲。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追誉为雷锋式的战士,王杰式的英雄。并于1966年在轸溪车站立碑纪念。

在徐文科烈士纪念碑对面的山坡上,还有70多名建设者为修建成昆铁路牺牲在这里。每当有建设者牺牲,工友们将他安葬在面朝铁路工地的山坡上,把他生前使用的铁锹倒插在坟冢前,在铁锹木柄上刻上他的名字和牺牲日期,这就是人们如今在成昆沿线看到的那些烈士陵园的前身。

年近古稀的袁庆祥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成昆铁路轸溪站做安保工作已经30多年。谈及徐文科时他不禁感慨:“成昆铁路的修建牺牲了很多年纪很小的娃娃。他们都是英雄,这是一条英雄的路。徐文科是我们沙湾的骄傲,乐山的自豪,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几十年过去了,还有这么多人来缅怀他,我很感动。”

徐文科烈士纪念碑(程敏苏/摄)

轸溪车站工作人员介绍,徐文科烈士陵园及纪念碑现已成为成昆铁路沿线开展“爱路护路”、弘扬“成昆精神”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场所。陈列室不仅展示了徐文科烈士的生平,也介绍了其他修建成昆铁路时英勇献身的典型代表,包括“拉下生命最后一把闸”的烈士王明儒、唐昌华、舍生忘死救战友的烈士陈满祥等等。

站台前方,一棵枝叶繁茂的桂花树在每年金秋时节飘香四溢。栽植这棵桂花树的是轸溪车站第一任站长董云。如今董云早已退休,当年的小树苗而今已亭亭如盖。这棵陪伴了轸溪站50年的桂花树,见证了成昆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无数像董云一样为了成昆铁路奉献青春的铁路人。

车轮滚滚,笛声隆隆。在山谷中往复穿梭的钢铁巨龙用嘹亮笛声向长眠的英雄们致敬。成昆铁路像一座记忆的丰碑,承载着先烈们血与歌的故事,而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也将激励一代代中国铁路人初心永驻,砥砺前行。

一条长隧,贯通南北

随着四川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线双向通行的老成昆线铁路运力已远远不能满足攀西地区客、货运输的需要,建设成昆铁路复线势在必行。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连接南亚东南亚国际贸易口岸的重要通道。该工程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全长约850公里。

几度奔赴老成昆建设的中铁十二局集团再次接过“接力棒”,投身成昆复线建设。记者实地探访了由中铁十二局集团承建的成昆铁路峨米3标段线路的重难点工程——毛坪大渡河双线特大桥和老鼻山隧道。

成昆铁路复线的老鼻山隧道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全长13579米,最大埋深710米,为双线隧道,设计时速160公里。

中铁十二局集团成昆铁路峨米段三标技术负责人张亚介绍道:“老鼻山隧道沿线地质属大渡河峡谷构造剥蚀地貌,隧道中有大型溶洞、突水、岩爆、高地应力大变形、岩堆等不良地质,对施工技术挑战极高,是全线18座重难点、高风险隧道工程之一。”

记者一进入老鼻山隧道便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阵阵——那是搬运水泥板材料的声音,在隧道里回响。隧道幽深昏暗,仅有的光源来自施工者头顶上的探照灯和手电筒。在微弱光线下抬头是数十米高的巨大隧道拱顶,隧道左侧竟是个“水帘洞”,而脚下的溶洞地下河暗流汹涌。

老鼻山隧道内部防护棚洞(程敏苏/摄)

据介绍,施工中所遇到的大型溶洞向下最大深度近40米,向上最大高度约32米,横向最宽约38米。溶洞横向贯通掌子面阻碍隧道施工。在这样复杂的地质构造环境中要实现“隧中架桥”,如何保证施工安全是老鼻山隧道建设的一大难题。

但这难不倒身经百战的“开路先锋”。四战成昆铁路的中铁十二局集团已在工装工艺上完全具备了应对不良地质挑战的能力。

中铁十二局集团成昆铁路复线老鼻山隧道总工程师张军茂向记者回忆道:“溶洞从揭示出来到处理完,先后有6种方案,专家组来了三趟,反复探讨这个施工难点,他们也特别考虑到溶洞施工安全,大家都很担心。直至拱桥完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最终采取了迂回导洞绕行溶洞的方式继续掘进,并在观察一个水文年后,架设拱桥跨越溶洞。

三臂凿岩台车、湿喷机械手等先进设备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中铁十二局集团自主研发的“二衬纵向连续灌注工艺”不仅大幅提高了工程实体质量,还彻底解决了防水板内侧脱空问题,成为又一个在全线推广使用的“原创”新工艺。

老鼻山隧道是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第一座贯通的10公里以上特长高风险隧道。“从2016年7月开工到2020年6月23日完工,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张军茂自豪地说道。

施工方案上的严谨设计、新工艺新设备的创新应用和机械化施工的普及,中铁十二局集团多措并举,保障了新成昆线的施工安全,交出了上千安全工时的高分答卷。

一座大桥,飞跨天险

经过约一小时的车程,记者团来到了数十公里外的大渡河天险,在这里中铁十二局集团打造了新、老成昆铁路建设史上唯一一座“飞架”大渡河的巨龙。

毛坪大渡河双线特大桥地处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全长622.1米,为全线唯一一座横跨大渡河的桥梁工程。据中铁十二局集团成昆铁路峨米段三标常务副经理保国斌介绍,该桥是扩能改造中集深水、高墩、大跨、邻线施工于一体的“咽喉级工程”。

成昆铁路复线毛坪大渡河特大桥(中国铁建供图)

除了宏伟的大桥,全长500米的多用途钢栈桥是一大亮点。毛坪大渡河特大桥位于龚嘴电站库区,桥址区域常水位时水深约13米。深水基础的施工对钢栈桥的功能要求很高,不仅要满足施工车辆通行,同时也要满足水域船舶通航。因此,大桥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保国斌介绍道,为满足通航要求,项目技术人员利用提升装置为自重超过1500吨的钢栈桥设置了一处21米宽的通航孔,可在5分钟之内实现大型货船通行和栈桥复原。中铁十二局集团创新研发的提升式通航系统,成功解决了水域桥梁施工中船舶通航的施工难题,创新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级专利。

目前毛坪大渡河双线特大桥和老鼻山隧道均已完工。采用全新设计理念、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成昆铁路复线正在加紧施工。成昆复线开通运营后将主要承担客运功能,兼顾货运,老成昆线将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和短途客运功能。成都至昆明列车运行时间将由此前的20小时缩短至7小时,将大幅提升西南地区铁路客货运输能力。

大渡河边的峨边彝族自治县,成昆复线建成后将更好助力峨边乡村振兴(中国铁建供图)

新老成昆线紧密相邻,隔江相望。相同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下,不同的施工理念和工艺标准,体现出中国铁路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但跨越半个世纪不曾改变的是承传延续的“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正是在它的指引下,中国铁路人打破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论断,新老成昆线这两条钢铁巨龙得以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正是这一列列飞驰的列车,造就了攀枝花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崛起了一条“川西工业走廊”,唤醒了大凉山沉睡千年的村寨……在成昆铁路复线的助力下,西南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

责编:郭艳峰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281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