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入选IDC智慧应急咨询报告数字基础设施典型供应商
【环球网智能报道 记者 张阳】近期,全球权威咨询机构IDC发布《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分析2020》报告,围绕应急管理部所管辖的自然灾害与事故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职责,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与重要会议指示,给出市场生态、竞争格局、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报告梳理与总结了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典型供应商在该领域的能力与战略,展示了全面的市场生态图景。
报告中提出,全栈技术与运营服务是目前核心厂商的主打方向,在突出自身技术与市场能力优势的同时,核心厂商正在从“大应急”体系建设的视角切入,囊括应急管理全业务链,构建“产学研用运”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华为凭借在机器视觉、通信网络、云平台、AI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及所拥有的多套解决方案与多地成功实践,入选报告中的数字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平台领域典型供应商。
在智慧应急技术体系发展过程中,华为提出“安全智能体”技术架构,结合全场景智慧应急业务,构建了“三中枢N系统”全场景业务发展模式。“三中枢”包括:一是聚焦应急指挥救援难点,构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应急指挥智慧中枢”;二是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乡安全等,构建灾害全过程感知的“监测预警智慧中枢”;三是围绕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救援人员构建起全场景的“宣传教育智慧中枢”。“N系统”包括工贸企业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城乡电器火灾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等安全生产类应用专项,台风暴雨、森林火灾、地质边坡、地面塌陷、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类应用专项,以及建筑基础设施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社区安全等城乡综合防范类应用专项。
华为“安全智能体”依托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4层技术架构,围绕华为“三中枢N系统”全场景智慧应急业务理解,形成一体化协同的智能系统。
目前,华为在应急管理提供端到端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随着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心由注重“救”到注重“防”的转变,华为将补齐将大数据模型与监测预警、辅助决策相结合的能力。未来,华为将关注围绕应急管理的“端”侧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交互能力;应急管理的“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围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加强本质安全建设的基础上,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的信息化建设;关注“灾害模拟推演”的信息化支撑能力建设,提升监测预警与辅助决策能力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扬州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项目是华为安全智能体技术架构的最佳实践实例。华为助力扬州市应急管理局建设指挥中心、视频会商、融合通信、指挥信息网、无线通信网、数据支撑等十大系统,构建了扬州市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面向当地需求,华为为扬州量身定制出“四个一”解决方案,包括:一中心、一网络、一平台、一应用。用云计算、大数据、AI、融合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可以协同联动的“骨架”、建立智慧高效的调度“中枢”,畅通上传下达的“经脉”,满足了客户“命令下得去,数据上得来”的核心需求。
据了解,华为方案中不乏“黑科技”创新装备,在各地应急实战中得到有效运用。
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危化品监管实践中,华为FusionCube智能边缘一体机集成了数据采集的单向网闸,一方面通过标准的OPC、Modbus协议将重大危险源的环境参数(例如,温度、液位、压力、有毒气体告警)进行采集,另一方面通过网闸的单向隔离机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单向性,避免了外部数据流入企业的风险。通过给每个危化企业侧部署1套华为FusionCube智能边缘一体机与企业已有的视频系统对接,实现AI边缘实时分析,识别企业侧的安全隐患并及时传递上报,构成了开发区监管系统的
“边端大脑”,也为全国范围内规模复制提供了“昆山样本”。
在广东“龙舟水”抢险救灾战役中,华为协同生态伙伴开发的MiniRapid背负式融合通信指挥系统高效匹配应急机动部署对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看得见、呼得通、调得动、有覆盖”的“四个目标”要求,实现前方救灾现场与各级指挥中心实时交互,为争分夺秒的应急救援提供了可视化情报,点亮灾区通信的“最后一公里”盲区。
此次报告是IDC首次面向智慧应急领域进行的权威洞察,华为等典型供应商的入选或将给各地区统筹业务需求与科技创新资源提供信息支撑与案例借鉴,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变革。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