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首次亮相ESIE2021

2021-04-20 23:47 环球网

日前,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1”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启幕,主题聚焦“支撑国家双碳新战略,共谋储能跨越式发展”。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探讨了储能技术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战略地位和贡献,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首次亮相展会。

中储国能首次亮相2021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在 “碳中和目标下储能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路径”主题论坛上,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纪律作了题为“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在发电侧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中,纪律介绍称中储国能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产业化公司,主要是开展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的产业化工作,并介绍了研究所自2004年开展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已突破1-100MW系统关键技术,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建成国际首套1.5MW和1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正在开展100MW示范项目建设,其整体研发进程及系统性能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纪律表示,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适合长时大规模的物理储能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建设和运行成本低,且能效较高,寿命长,储能周期不受限制,经济性好。此外,该系统不依赖任何化石原料,清洁无污染。纪律介绍了该技术的功能,主要包括调峰、调频、调相,旋转备用以及应急响应等。

纪律作题为“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在发电侧的应用”的报告

报告中纪律提到,团队开发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由于该技术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效率越高。目前,正在建设的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示范项目,是风光储综合能源示范项目的组成部分,属于发电侧的应用,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示范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产业创新发展专项及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重点支持,已完成工程设计、基础施工、主设备加工、测试等工作,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工作。在未来,团队及公司还会开发300MW的机型。最终,纪律介绍了该技术未来发展思路,公司未来聚焦于提高系统规模,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成本以及加强技术应用及产业化。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备受资本青睐,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雨在“资本如何赋能储能产业发展”分论坛中表示,压缩空气储能符合储能市场的第一性原理。作为一种长时大规模储能,抽水蓄能占存量储能市场90%以上,但是受制于地理条件,其增长空间有限。压缩空气储能作为主流的长时大规模储能技术路线,在储能技术中具有稀缺性,与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解决不同储能需求,并一道写入“十四五规划”。田雨指出,压缩空气储能在国际上早已受到资本关注,日本住友投资Highview4600万美金,早在2015年比尔盖茨也在这一方向有所布局。我国在该技术方向具备全球领先性,虽然最近在资本市场热度很高,但与国外对比,国内资本关注存在约3年的滞后,具有极大的投资周期机遇。此外,他还提到:“据预测,压缩空气储能具备绝对技术经济性,是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方案。其次,该技术安全可靠,不具可燃介质,寿命长达30到50年,与风光等新能源寿命相当。总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为长时大规模储能而生,是适配于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的一种重要技术路线。”田雨表示,希望更多的资本去支持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也希望市场上有更多该技术路线的声音。

在峰会召开的新品发布会上,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郭少峰对“全球首台100MW新型压缩空气储能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郭少峰表示,在“双碳目标”下,长时间、大规模储能备受关注。团队及公司16年来专注于打造全球领先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及产业化落地,所开发的新型100MW压缩空气储能,成功突破了传统技术三大瓶颈,现已实现利用空气储罐,摆脱地理条件限制;压缩热循环利用,不燃烧化石燃料,环境友好;效率大幅提高至70%左右。郭少峰表示,全球首套100MW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处于建设之中,计划于2021年年底建成。

展区新品发布百兆瓦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国际首套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储热子系统开始安装

综合来看,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备长时大规模、高能效、低成本、长寿命及安全无污染五大优势,应用场景涵盖电网侧、发电侧及用户侧,聚焦大规模应用场景。其推广应用将有助于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有效支撑能源革命。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在第十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中储国能于T18展台对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进行了展示,运用沙盘模拟讲解工作原理,并通过展板及视频进一步介绍了应用场景和示范项目情况。这是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首次亮相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适合长时大规模储能,极具自身优点和特色,也将会助力绿色能源生态链发展,来赋能碳中和之路。

正在建设的正在建设的

责编:花争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867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