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人贰强:你必须守住,守住传统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侯佳欣】“一人携三弦,左腿绑甩板;一人一台戏,上下几千年。
他是快手上最炙手可热的主播之一——守艺人贰强。他是说书人,也是酿酒师,他把生活里的酸甜苦辣说进书里,他把人世间的是非黑白写在词中。行走于传统与现实的边缘,游刃于青涩与成熟的临界,35岁的贰强逆行在影像化的电子世界里,守住了说书的种子。
半路出家
贰强在快手上以陕北说书人的身份被大家熟知。不过他并非从小学艺,而是半路出家。
2010年,25岁的贰强离开家乡去山西做生意。闯荡了几年之后,他有了一家自己的酿酒厂,日子也越过越好。
2015年,一次因缘巧合的机会,他在一家乐器店里看到了一把三弦琴。贰强说,除了老家,三弦琴在外地并不多见,所以能在这儿遇到,他确实有些惊喜。
于是,他买下了这把三弦琴,尽管这琴有点破损。
拿着三弦琴,小时候的回忆也如潮水般涌现在脑海中。中午买了琴,晚上他就拉出了完整的旋律。
也许是对家乡的思念在偷偷作祟,也许是三弦琴唤起了儿时的那份热忱,贰强像是着了迷,从此踏入说书之路。
可是,尽管有热情,贰强在说书这事儿上还是个外行。于是他决定拜师学艺。
怎么拜师?如何学艺?
西北土地上的说书人很多,风格也不尽相同。只拜一位师傅未免难得精髓,于是,贰强开始一位一位的拜访,有时带上些好酒好菜,一呆就是一个下午。与此同时,他还天天查资料、找典故,注重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提升理论。
就这样过了两三年,贰强“出师”了。
2017年开始,贰强带着他的陕北说书来到快手。没成想一个小段子,粉丝就从几千变成了几万,评论里全是对于陕北说书的赞美。那时,贰强第一次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斜杠青年
尽管在陕北说书上混得风生水起,但贰强却并非以此为生。
“我说书没赚过一分钱。”贰强介绍说,说书是自己的业余爱好,他从没想过拿这个赚钱。
现在,贰强在老家经营着自家的小生意:一家小酒楼、一间水果店、一个酿酒厂。
“就是那点儿人情味”,贰强喜欢这种烟火气息,也享受这种幸福的忙碌。
贰强的日程很满,照顾生意、钻研说书让他处于一种连轴转的状态,有时他也会有些疲惫,不过一拿起手中的琴,那些想要放弃的念头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斜杠青年贰强变成了斜杠中年贰强,但是他还是那么热忱、那么坚持、那么充满活力。
而今,贰强还在定期更新着自己的作品。最近几天,他还参与了快手平台联合环球网发起的特别企划——烟火人间。直播中,贰强向观众们展示了西北说书人的真实一面。
贰强的段子,创新之余不失传统味道,玩笑之中不乏现实警醒,也许这正是他受到广大网友喜欢的原因。其实,他的段子不只是传承老辈的经典,还有很多创新和变化。他发在快手上的视频,很多都是自己的原创作品。
“吃遍天下盐最香,走遍天下娘最亲。为人要是不懂报母恩,你算世上的什么人。”这是贰强快手视频《报母恩》中的一段唱词,接地气的词、陕北味的曲,听着就是两个字:够味。
守住传统
陕北说书最初是穷苦盲人为了谋生,用陕北民歌小调方言演唱的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说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据清康熙年间重新修订的《延绥镇志》记载:“刘第说传奇,颇靡靡可听。”所谓“说传奇”,即说书。可见,陕北说书在明末清初就十分成熟,由一代代盲艺人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到了如今,掌握这门手艺的老人基本上都到了古稀之年,陕北说书也仿佛一个年近耄耋的老人,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渐行渐远。
贰强介绍说,现在愿意干这行的年轻人不多,生活不稳定,收入也不太可观。守住传统不是件易事。
尽管不易,贰强也没退缩,他总是心心念念地想把这门手艺发扬光大。近日,他开始和当地的文化部门接触,希望能够为更多喜欢说书的人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陕北说书的魅力。
陕北说书一直都不缺魅力,却差点输给了时代。而今,它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绽放光彩。
“你必须守住,守住传统。”贰强的酿酒师傅曾告诫他的道理,如今已成为他矢志前行的座右铭。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