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X TALK刘文博:用科技的力量升级“大脑保卫战”

2020-01-17 11:32 环球网

当前,机器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覆盖仓储物流、加工制作、外科手术及医疗康复等多个领域。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在最新上线的DIGIX TALK演讲《“生命禁区”的升级保卫战》中,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文博与观众一起探秘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讲解X射线、CT、磁共振等医学影像技术是如何推动神经外科手术进步,从而保卫人类大脑这个复杂的“生命禁区”。目前演讲内容已在华为视频和滔客说APP上线。

过去,由于照明条件、诊断水平、手术工具等条件的限制,神经外科手术往往需要进行大范围开颅,将一大半颅骨打开,创伤巨大。直到一百多年前,神经外科之父哈维库欣对控制人类行为的脑区开展科学研究,并最先提出颅内肿瘤的诊断、分级和分类方法,加之新型手术工具的引入,神经外科手术才真正开始实现科学化、系统化,手术死亡率也从90%降至8%。

“实际上神经外科手术的快速发展是在近30-40年,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真正解决了‘病在哪儿’的关键问题。”刘文博在演讲中介绍,X射线技术推动了无创探查人体内部技术的发展,让“不开颅就看见大脑结构”成为可能;CT技术实现的断层扫描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病灶在大脑中的三维位置;而磁共振技术的出现更是解决了软组织成像的问题,能够展示出大脑功能区、重要血管等关键部位。“相当于通过医学影像技术绘制了一个活地图,它能够正确告诉医生,在病人大脑里哪些地方‘堵车’,哪些地方出现‘事故’。”

有了“地图”,指导医生在大脑进行手术的“导航系统”成了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刘文博展示了当前正在研发的“导航工具”示意图,并为观众详细讲解了最核心的双目摄像机部分:“两个追踪模块就像GPS卫星和手机GPS,分别装到了手术工具上和病人头上,能够准确地告诉医生病灶目的地在哪、距离多远、如何到达。”

通过导航工具解决了“打哪指哪”的问题后,医生和工程学家们又进一步思考:是否有办法能够实现指哪打哪?刘文博介绍了当前神经外科手术所使用的机器人技术:高精度的机械臂作为手、高精度的激光传感器作为眼睛、高性能的主机系统作为大脑。医生能够在术前通过机器人绘制出病人脑沟回、血管等重要信息的大脑组织图,在术中通过高精度的激光定位,机器人就能够自动执行术前医生在图中规划的位置。

刘文博认为,不管是手术导航还是机器人技术,都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可以说,医学影像技术是真正推动了神经外科领域工业革命的源动力,它也推动了后续一系列临床和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未来神经外科领域进步的关键技术尚无定论,但当前在5G推动下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却为未来塑造出无限可能,在科技保卫人类大脑这一“生命禁区”的同时,也让大脑能够进一步解放、让探索世界的边界更加广阔。

责编:陈全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79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