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家梁军: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的奠基者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在未来的城市建设当中,系统且合理的基础设施工程是一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50年前,参与丹江口水库建设工程的7万淅川人民移居到这里,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芦苇荡被改造成了米粮仓。2013年7月1日,政府要求成立省级大柴湖经济开发区,这对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期的柴湖镇来说,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机遇,但更是挑战。当时的柴湖地区,由于没有实现现代化,经济相对落后,还面临着污水处理厂缺乏、道路交通不发达、给水排水系统不健全等难题,无法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支撑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要。要想改变城市面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必须先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为此,改善柴胡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成为摆在众多行业专家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国著名市政工程专家梁军,同时也是排水工程的综合管理、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湖泊整治、道路给排水专项规划等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他作为负责人,全面主持了《柴湖镇区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专项规划》项目。通过前期对各项规划成果的解读、现场的多次踏勘以及各部门相关资料的调查,梁军全方位掌握了柴胡地区道路交通、雨水工程、给水工程、污水工程、水系工程等方面的现状和具体战略规划,调查研究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以及开发建设情况,带领专家团队按照先主要后次要、先易后难的原则,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可实施性和经济性,采用GIS软件和SWMM水力模型等先进技术,对柴湖地区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了低碳、低冲击、低成本的“三低”建设理念并给出了总体解决方案。
在规划道路工程方面,梁军通过对外交通网络、区域交通网络、镇区内部交通网络等不同道路的具体规划,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分期建设。改造之前,柴湖镇有一条东西向的武荆高速,西接荆门、东连京山,还有一条南北向寺沙路,北接钟祥、南连沙洋,在大荆门市内具有很大的交通区域优势。在此基础上,梁军计划打造畅达柴湖、突出拥有武荆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濒临石牌港区与塘港港区的区位优势的对外交通网络,并作出了具体规划:建设“二横”(即武荆高速以南新建汉江大桥)和“二纵”(即寺沙路以西再建一条南北一级公路),加强柴湖与石牌、柴湖同钟祥的联系,从而将远距离过境交通与柴湖同周边区域的交通分离开,增强交通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形成镇区内部“四纵六横”的交通网络。梁军还将道路红线宽度设定为20~40m,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分隔带;采用桥梁、涵洞下穿形式设计南北向道路过武荆高速;规划主干路总长25km,次干路总长25km,支路总长36.5km。在柴湖镇道路工程规划中,梁军所提出的方案极具突破意义,不仅加强了交通集散作用,强化了公路建设和区域性交通联系,优化了规划区内部联系通道,形成了对外交通快捷化、多样化,内部交通通畅化、网络化及均衡化的交通网络;还增加了路网密度,提高了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创建了网络型交通格局,将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转变为适度超前。此外,梁军结合城镇总体规划,科学地设置了客货站场,使得各种交通运输设施之间按其联运要求创造便利条件,完善了交通设施,发展了综合运输体系,发挥了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更难能可贵的是,梁军在规划建设道路的同时,还考虑保护规划区内的生态环境,力求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文物古迹的干扰和破坏。
在规划雨水工程方面,梁军针对镇区沟渠纵横、水网密布的地理情况,按就近接入附近明渠的原则进行布置,并充分配合地块开发和道路建设。柴湖镇镇区水网较密集,除了部分作为灌溉用途的沟渠外还有大量水塘,水塘多集中在镇区的西侧。针对柴湖镇水网情况,梁军规定控制水面率不低于10%。他保留了主要渠道和新建渠道,形成了“双环、五水”的新格局,外环主要用于收集和排放区内雨水,防止区外雨水冲击;内环用来收集并排放区内雨水;五水则是指新建五个水景公园,作为调蓄水体。梁军指出,要及时修整和疏通现有排灌渠系,并提升水系绿化景观。鉴于柴湖镇域内有229.7km2的排涝区,梁军采取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防洪排涝则采用十年一遇一日暴雨三日排完的标准。此外,梁军依据地势,由东北流向西南设置了2个外环渠、4个内环渠,渠道宽为18~26m,汇水面积可达11.43km2,调蓄总容量可达235万m3,还建设了1座调蓄湖及4座水景公园。当柴湖镇处于汛期时,可以将湖水抽排入中引河,由倒口泵站抽排入汉江;非汛期也可通过湖水自流入中引河,流入周边渠系进行灌溉。梁军所提出的柴湖镇雨水规划方案,满足了镇区排水的功能和要求,同时与农排结合;大力建设渠系、涵闸、泵站,形成了完整的排涝和灌溉体系;遵循地形,尽量利用自然排水,减少了抽排;设置调蓄水面,减少了排水负荷,还兼顾了农业灌溉;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构建环状水系绿化景观系统。在整个给排水领域,梁军为柴湖镇水系工程所作出的规划方案无疑是一大重要创新,为后续同类工程的开展提供了鲜活的思路。
在规划给水工程方面,梁军综合考虑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水平与未来快速增长的趋势,不仅要满足镇区发展用水需求,还要加强节水措施。在规划污水工程方面,梁军建立污水厂,采用雨污分流制进行排水,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在全面考虑柴湖镇区综合发展的同时,梁军还预留了足够的空间,高度契合柴湖镇坚持低碳、低冲击、低成本的“三低”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镇的美好愿景,得到了当地政府与居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在梁军的正确领导下,《柴湖镇区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专项规划》项目顺利完工。改造后的柴湖镇,拥有发达的交通体系、完备的给排水工程以及高效的污水处理厂,水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城区环境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随之而来的,是柴湖镇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社会经济也有了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的良好保障。在梁军及其团队编制的《道路、给排水专项规划》的总体指挥下,柴湖镇经过5年的建设后,路网和水网已经基本建成,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也基本完工,已有5981户、20080人搬迁对象参加选房,其中3100户已乔迁新居;在大柴湖移民新城集中安置区,初步形成了万亩花卉苗木、千亩精品蔬菜两大主导产业,每年可以吸纳近5000名移民就地打工;大柴湖工业园区已有5家亿元企业成功入驻,每年可安置近2000名移民就业。在柴湖镇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项目中,梁军不仅积极发挥了深厚的专业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的应对策略等优势,还极具前瞻性地关照到柴胡地区绿色发展和健康发展的问题,为柴胡镇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开阔的空间,成为其他省市或企业展开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优秀范本。毫无疑问,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进程中,梁军以专业之才起到了关键的奠基作用,并贡献了重要力量。(曾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