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分享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往届得主有哪些“中国情缘”?
作者:甘甜、刘丹忆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4日中午,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奖项授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得奖者背景介绍
阿比吉特⋅巴纳吉, 1961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8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目前是国际经济学教授。
埃丝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目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发展经济学教授。
迈克尔⋅克雷默,1964年出生,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发展社会团盖茨教授。
诺奖评选委员会称,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在仅仅20年的时间里,他们以实验为基础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现在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奖项年轻选拔却“老道”
与物理学奖、文学奖等“元老”级诺奖相比,经济学奖足足晚了半个世纪“诞生”,该奖项成立于1968年,次年首次颁奖。虽然奖项年纪不大,但对于提名人选的考察并不简单。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2018诺贝尔奖晚宴举行,诺贝尔奖得主、瑞典王室成员与众多名流出席。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评委会包括5名到8名成员。评委会每年从世界各地收到的提名有200个到300个,评选流程包括资格确认、初选和复选。
评委会怕“看走眼”,有时会把考察期拉长至数十年。也正因如此,经济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高达67岁。
研究有“温度”: 关注人类“心理账户”
经济学似乎是一种“飘浮”在空中的理论研究,很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而评委会在2018年的选择,让不少人感叹,诺贝尔经济学奖真的不再“落伍”了。
2018年的大奖花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以表彰二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相结合。
分析称,二人的研究关注了人类生存与发展两大议题。前者首创的综合评估模型,被广泛用于模拟经济和气候共同发展,后者的理论则被用于制定促进技术创新和长期经济繁荣的法规和政策。
2017年的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的研究,被指“让经济学分析更加符合人性”。塞勒通过行为经济学,探究人类“心理账户”。
他指出,受多种心理作用影响,人们会变得非理性,难以管好钱包。比如,同样是价值1000元的鞋子,消费者在购买普通款时会犹豫不决,但面对名牌打折款时可能会冲动消费。
获奖者的中国故事
据统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81人中,有20多位与中国颇有渊源。
唯一女性得主奥斯特罗姆曾多次访华。1997年,她和丈夫文森以及他的中国博士生一起进行项目研究,“我们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杭州。我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研究兴趣从那时就开始了。”
1978年的获奖者赫伯特⋅西蒙,与中国多个学术领域的教授长期深度合作。与西蒙有过接触的一名中国教授回忆说,西蒙到访中国的时候还很想见一见钱学森,因为二人在美国总是错过。
2012年的得主罗伊德⋅沙普利与中国的缘分更久。194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作为中士被派往成都,还在服役期间参与了抗日战争。
1991年的获奖者罗纳德⋅科斯虽从未踏足中国,但其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影响深远。他一直关注中国实际问题,与中国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交往颇深。2008年,年近百岁的科斯还自掏腰包举办了一场与中国经济有关的学术研讨会议,并在闭幕致辞中由衷祝福中国。
近5年获奖者
——2018年
美国耶鲁大学的威廉⋅诺德豪斯以及纽约大学的保罗⋅罗默共获殊荣,以表彰两人将技术创新和气候变化引入长期宏观经济模型分析框架,所作出的贡献。
——2017年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泰勒通过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证明了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的。
——2016年
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罗姆,因对契约理论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5年
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因研究消费、贫困和福利方面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4年
被誉为当代“天才经济学家”的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对市场力量与调控领域研究的贡献而获奖,打破了多年来美国经济学家垄断经济学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