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察】创新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2-08-24 14:58 王建新 闫燕 人民网

从发展逻辑看,传统文化自身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传统文化尚变、包容性极强,具有在整合中创新的特质,因而能够通过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拥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传统文化融入青年流行风尚而酝酿生成的国风文化,正是传统文化为谋求自身发展而主动纳入新内容、新条件所形成的,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要表现。

从生成逻辑看,国风文化“火起来”是实现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重要方向。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文化“家底”,我们从来不缺少优质内容,关键在于以“新”夺人,用新业态、新模式、新途径来“活化”传统文化资源,吸引人们的眼球。诸如《国家宝藏》《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优质国风文化节目,引得年轻人“疯狂盖章”……可见,国风文化解锁了传统文化IP的“流量密码”,提供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无限可能,为传统文化“活起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和发展方向。

从运行逻辑看,国风文化“火起来”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内在要求。要实现传统文化“活起来”,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需要国人发自内心的文化认同、自主自觉的强烈意愿和切切实实的实践推动。一方面,国风文化能够对人们进行“软浸润”,不断巩固和形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另一方面,新一代青年是推动国风文化生长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为传统文化“活起来”强化了主体力量和内生动力。

以国风文化“火起来”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行稳致远

责编:刘艳君
阅读数(220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