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航天员入驻中国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交会对接侧记

2021-06-17 19:26 宋星光 环球时报-环球网

“各号注意,今天的发射任务到此结束,请按计划做好飞船运行段的测控工作……”然而有一种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尤其对于航天发射任务来说更是如此。

不同于发射场的热闹喜悦,飞控大厅的庆祝短暂却又克制,一阵掌声过后,大家立刻又恢复到了任务监视状态。“发射成功就是我们任务的开始,更艰巨的工作还在后面。”现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神舟十二号任务总师谢剑锋眼神坚毅,口罩后面的嗓音低沉,似乎是在对旁边的记者说,又似乎是在对自己说。他抬头看了一眼切换好的屏幕,上面出现了熟悉的星下点图像、飞船的画面、飞控指令……而上一次相似的场景还是5年前,神舟十一号发射的那个秋天。

神舟十二号模拟图 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5年了,画面看起来如此熟悉,但却又有着大不同,”参与过历次载人任务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不禁感慨道,“我们的技术随着5年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成熟,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经历了两天的飞行后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今天,我们将牵引神舟十二号又一次快速交会对接,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将不必再等待两天的飞行,而是直接快速对接,仅6.5小时,搭载航天员的神舟飞船就能够与在太空中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对接上。”

不到7个小时的时间,如果是航天员们从北京出发坐高铁,连自己的家乡都到不了,而今却已能够抵达中国的太空家园。

在神舟十二号飞船步步逼近组合体的期间,无论是天上的航天员,还是地面的飞控人员都是一个紧凑的工作节奏。9时52分,发动机安全检查备份正向试喷,这是为了确保在后续交会对接时发动机能够正常发挥功能。一系列测试后,调度确认发动机工况正常。航天员此时接到指令可以解开锁扣,这就像飞机起飞阶段完成后,乘客可以解开安全带一样,可以适当活动了。

9时57分,神舟十二号自主变轨允许的指令发出,10分钟后,飞船开始第一次自主变轨,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内,飞船需要进行多次类似的自主变轨。轨道专家李革非介绍说:“通过多次变轨,我们可以将飞船的轨道逐步抬升,达到满足与组合体对接的高度,同时完成轨道偏差的修正,保证飞船的运行平面与天和核心舱一致,最后还要进行相位调整,逐步缩小与组合体的距离,所有这几步工作都将在这3个小时内完成。”

14时许,经历了多次自主轨控后,神舟十二号转入寻的飞行段,此时航天员们距离中国的太空家园不足50公里了,随着相对导航的建立,近距离自主交会对接正式开始。与此前的历次交会对接任务不同,由于神舟十二号将首次采用自主快速远导、中瞄点直接交会对接的方式,所以没有了多个不同距离的停泊点,而是一次飞到天和天舟组合体前向200米的停泊点上,与前者保持相对静止的距离飞行。此时地面将在几分钟内与飞船、航天员等各个系统确认飞船状态,当确认状态一切正常后,北京总调度指挥航天员设置交会对接前飞船的状态,为接下来的对接做好准备。

神舟十二号模拟图 来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随着技术的进步,航天器和地面测控的自动化能力提升,人力得以解放,但是对于任务现场的飞控人员来说,航天员在天上的每一分钟,都是人命关天的时刻,必须有万无一失的准备,随时做好应急处置,牢牢掌握住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线。所以现场的工作人员几乎是一手拿着应急预案,一手比对着任务进程,每一刻都像是站在起跑线上等待发令枪响的运动员,保持随时接手的状态。

此起彼伏的回传状态,经过各个环节的确认判断后,现场决策可以实施自主交会对接。“各号注意,我是北京,飞船转200米保持,状态正常,天和核心舱对接前状态正常,继续实施交会对接。”屏幕上神舟十二号与天和天舟组合体的距离越来越近,紧接着就已经来到了19米的停泊点上,伴随着“飞船转最后靠拢”的口令声,飞船一点点驶向这座在太空中遨游了18天的太空家园。

“对接机构捕获”

“对接环拉回开始”

“对接锁锁紧开始”

……

一连串的指令仿佛在解说一场节奏紧张的比赛,短短的12分钟里呈现了密集精彩的情节。15时54分,最终指向了一个意料之中的满意结果——交会对接成功!

飞船与组合体对接后,航天员进到核心舱的操作,就像我们开车回到了自家院子的门口,先要开车门,再开院子大门,还要走过庭院来到家门口,最后再打开房门。“十年前,我作为北京调度亲眼见证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今天还是在同样的地方,我们再次见证神舟十二号快速对接,即将看到航天员穿过舱门,这是对我参加载人航天任务十周年的最好见证。”有“神八哥”称号的杨彦波感慨道。

为了迎接三位航天员到来,天和核心舱早已将舱内温度、湿度、气压等调整到舒适的状态,只待房间主人进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师汪赛进介绍说,“由于空间站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巨系统工程,从天和核心舱发射后,长期管理团队就一直保持24小时不间断守护,未来在航天员进入以后,我们也将持续保证其在太空中安全生活和工作。”

18时48分,三位航天员已经将厚重的舱内压力服换下,穿上了轻便的蓝色舱内工作服,在现场众人的目光中,他们打开了舱门,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分别纵身跃入,轻盈地进入了核心舱,动作一气呵成,飞控大厅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走出厅外,所有能看到实时画面的机房和大厅的掌声和祝贺声不绝于耳,这一晚,有人高兴得落了泪,有人紧张得出了汗,还有人激动得失了眠,但是所有人的心都在为一件事跳动,所有人的记忆都将被这片太空蓝和胸前的中国红填满,在下一个五年、十年,成为再次被想起的画面。

责编:王怡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阅读数(2961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填写原因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