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出版5000期,胡锡进:因找到中国社会共同利益的沃土而成长
2020年2月20日,
第5000期《环球时报》上市。
环球时报官方微博今日刊登5000期海报,并配文称:
“环球时报用5000期报纸和蓬勃发展的网站新媒体平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多世界的信息,也给世界带去更多中国的信息,促进了双方的真实认知。 从1993年开始,我们穿越了中国社会的丰富、多元和复杂,在舆论的激流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我们永远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一起,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起。 ”
作为环球时报官方网站,环球网官微转发如下:
“作为环球时报官方网站,我们的故事从 2007年开始。 在捍卫中国国家利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道路上,环环与主报携手前行”。
《环球时报》1993年1月3日创刊,
那一年,我们还叫《环球文萃》,
第一期报纸的头版是当年“艺倾意大利”的巩俐。
创刊词《让我们放眼环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环球人。
小楼3层,
“既要努力开拓,又要十分稳妥”,
字迹旧了,
但这提醒常新。
今天,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上说:
“环球时报及所属网络平台有着极其巨大的受众,我们是在中国现实新闻环境中全社会综合接受度最高的媒体之一。 环球时报因为找到了中国社会共同利益的沃土而茁壮成长了起来。 我们尽可能多地推动各种信息脱敏,并以直面问题的方式促进团结。 ”
环环的粉丝也留言祝福。
番外: 我们的5000期
1993年1月3日创刊号↓
1999年5月9日环球时报就“炸馆”事件刊发的特刊↓
2005年7月22日第1000期《环球时报》↓
2009年9月4日第2000期《环球时报》↓
2013年4月15日第3000期《环球时报》↓
2016年9月12日第4000期《环球时报》↓
2020年2月20日第5000期《环球时报》↓
2009年4月20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创刊号↓
今日环球网首页截图↓
附 创刊词:《让我们放眼环球》
让我们放眼环球
本报编辑部
元旦的钟声刚刚响过,在百卉争妍、姹紫嫣红的报刊园地中,《环球文萃》如同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芽,正式问世了。
我们赖以立足和生存的地球又叫环球。亘古至今,环球以它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为人类造就了一个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世界:长短相宜的昼夜交替;冷热有序的季节循环;周而复始的潮汐涨落;沟壑纵横的地貌奇观……然而,昔日山阻海隔,芸芸众生或长居僻壤,闭目塞听;或各占片地,固步自封;或“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是文明古国,世所共慕。当黄河、长江已经哺育出璀璨辉煌的华夏文化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居民,还在黑暗的原始森林里摸索徘徊。可是,自从达·伽玛、哥伦布和麦哲伦用中国首先发明的罗盘针开辟新航线,登上新大陆,完成环球旅行以来,中国却相对地落伍了。在西方实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以后,泱泱神州仍处于“严夷夏之大防”的封建衰龄暮景中,对环球发生的惊天巨变所知寥寥。一个半世纪以前,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列强的坚船利炮轰破了中国封闭的外壳,也迫使中国人睁开了眼睛。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今日之中国早已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历经14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在揖别贫弱和落后,以巨龙腾飞的雄姿,昂首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鉴古可以知今,观往方能策来。历史的车轮即将驶入21世纪。当今科技进步,交通发达,电讯便捷,环球几若一村:他洲之国,犹毗邻而居;异域之人,似并肩则立。人们越重洋如迈小溪,翻峻岭像跨矮丘,相互间的接触和交流日益频繁,信息革命方兴未艾,知识爆炸迅猛异常。天下大势动荡不定,变幻莫测;各主要国家间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中国在国际大家庭里地位日高,作用愈显。为了不使千载难逢的振兴契机失之交臂,早日实现“强国之梦”,我们迫切需要全方位地熟知外部环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勇敢的精神和百倍的自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环球文萃》就是适应这样的形势需要应运而生的,它是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的一叶风帆。
《环球文萃》是一张报道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艺、体育等的综合性报纸。它将以党的宣传方针和外交政策为指南,结合国际形势,提供信息,介绍背景,传播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沟通情感,促进对外开放,为发展经济服务。
《环球文萃》饱蘸了我们的一腔心血,也凝聚了读者的殷殷厚望。为实现它的宗旨,本报同仁将尽心尽力,遐搜博纳,“采千花精华,酿一杯醇蜜”,真正使它名实相符,一报在手,即可纵目四海,遍览五洲,成为读者审察大千世界的窗口,把握时代脉搏的工具,披阅时事风云的气象图,了解国际经纬的信息库,品鉴奇珍绝胜的大观园……
读者朋友们,让我们站在世纪交替的制高点上,敞开胸襟,放眼环球,去迎接新的挑战!
人民日报社10号楼,环球时报社
来源:环球网/ 冬瓜侠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