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扩围方案”敲定
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上海自贸区“扩围方案”敲定(锐财经)
8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区域创造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海自贸区“扩围方案”的敲定,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将再上新台阶。
开放措施持续加码
上海自贸区建设5年多来,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上海自贸区扩围提质,成为实现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抓手。
《方案》显示,临港新片区先行启动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在国务院新闻办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方案》在内容上,包括了总体要求、建立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实施等五个部分,体现了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对标国际高标准、坚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三个特点。
“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方又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研究提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王受文说。
定位更高看点更多
那么,新扩围的片区与原有片区有哪些不同呢?
王受文表示,临港新片区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相比,在制度设计方面确实有不少的创新和提升。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有了明确的、更高的定位。临港新片区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等试点政策的基础上,强调要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通过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对改革试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发展标准,能够更好地满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的要求。
二是丰富了战略任务。临港新片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加了“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等内容。
三是突出了产业发展。与上海自贸区其他片区相比,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
四是监管方式创新。临港新片区将建设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一种新的类型,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实现更高水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政策。这既是特殊经济功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内外贸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有益探索。
央地协作保障落实
对于上海自贸区的扩围工作,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等各方也纷纷拿出有力举措,确保新片区在对外开放领域取得更大成功。
据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目前,上海市已经完成了新片区的管理办法、特殊支持政策、政务服务方案等相关准备工作,将推动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符合新片区产业定位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新片区布局。“比如,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上,我们一共提出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陈寅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下一步,金融主管部门将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将试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更加自由的金融政策,打造金融开放创新的新高地。一是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二是有序推进各项金融开放创新的措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三是进一步健全金融法治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唐文弘表示,上海自贸区已经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以及金融法院,下一步还将加强国际商事纠纷审判组织建设,明确规定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和争议解决机构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临港新片区设立之后,将会进行相关试点。
王俊岭
王俊岭